文档详情

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问题的研究.doc

发布:2018-10-13约3.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问题的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岩土工程施工的相关概述,着重介绍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处理措施   1、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相关概述   1.1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主要目的   岩土勘察设计是主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场地进行研究,解决和处理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问题,主要根据地质学勘察的相关内容、先进的测量仪器、科学的勘察方法及一定的程序对工程施工建设、地质条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验证,并对技术参数及勘察成果进行合理地设计与评价,从而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建设提供准确、科学、详实的理论依据及参考资料。   1.2 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1.2.1存在着不确定性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场地数据,无法进行对岩土安全性能的分析。   2) 岩土的性能参数或结构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岩土的环境条件也会经常的改变。   3) 岩土的性能和结构改变后,会增加施工的难度,有时施工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因此施工的过程往往是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施工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必要时改变施工的方法。   1.2.2存在着区域性   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使得岩土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在不同土层中,抗剪强度指标、工程处理目的和压缩性指标、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等都是不同的。   1.2.3存在着依赖性   针对岩土的施工技术,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岩土的工程问题,它需要不断的依附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在20 世纪60 年代末期,高射流切割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高压喷射注浆法的诞生; 液压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吨位的静压桩成为了可能; 超声波技术的发展使得岩土施工的质量检验走向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1.2.4存在着隐蔽性   锚杆、地下连续墙、桩基、地基处理等在岩土的施工中,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同时,工程竣工后,它的运行条件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充分的勘察依据和明确的目的   实践证明,布置工程量需要明确的实际意图才能有效的解决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但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有很多勘察工作不够具体和完善。比如,由于勘察单位的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勘察单位对公众的利益不够重视,致使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测点坐标等出现问题等,但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的效率,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依然进行盲目地施工,极大地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2.2勘察方法和测试手段不适宜   受技术和素质方面的影响,很多勘察单位没有认识到勘探手段、取样方法、勘探装备等在岩土勘察方面的重要性。例如,当标准贯入试验在碎石土层中进行时,由于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连续性不强和勘察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致使现场测试和原位试验结果的差值很大。   2.3勘测点深度不适宜   每个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和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勘测深度,如在6 层的砖混结构住宅中,通常要求15 m 深的探测孔,但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则可以减少相应的勘测深度。对于较大的地下室和多层结构的商场,由于面积较大,其建筑物的荷载较大,往往采用桩基。在平原地区,由于软土层的存在,在进行岩土勘探时,15 m 的深度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在碎石区域,对于3 层左右的建筑物而言,也采用15 m 的勘测深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4勘察纲要编制单一、不够完整   对于大多数勘察单位,其勘察纲要比较单一、不够完整。比如,一些勘察单位缺少必要的勘察平面图,甚至在没有审查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的施工; 有的勘察单位甚至没有相应的勘察纲要,或者仪器编号和责任人签名填写不全; 还有一些勘察单位没有引起对落实审核原始资料的重视,导致其原始资料丢失及其归档制度的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对岩土勘察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了施工的质量。   2.5地下水位观测出现问题   各勘探点的地下水位测量应保持一致性,其测量时间要满足在勘探点完成最后一个钻孔后的24 h 内进行测量。测量的主要范围包括: 钻孔坐标与水位测量、地下水的开采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标高。但在工程实际施工中,钻孔周围往往存在着一些陡壁和地下井,但这种情况我们往往在进行测量时容易被忽视,以至于测量的结果和实际地下水位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最终会为岩土工程的建设埋下隐患。   2.6试样采集出现问题   在试样采集过程中,由于没有规范其采集过程,致使采集的样本不能够保持原样,其采集的数量和质量也没有进一步到位,使得图纸中的水分流失量很大,从而影响了对土盐分化学的准确性分析及对实际级配的定性。在地下水采集过程中,在终孔中取得的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