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纸生产工艺流程精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瓦楞辊 由上、下瓦楞辊组合将瓦楞原纸压成波形瓦楞纸。瓦楞辊的配合压力(间隙)、平行度、恰当的中高是瓦楞辊工作时的重要技术指标 d)上纸小车: 将原纸自生产现场外部移至原纸支架处的厂内运输设 备。 e)输送过桥: 也称天桥。其作用是匹配各单面机生产出的单面纸 板,并对单面纸板作初步固化。 f)多重预热器(二重、三重等): 对从单机输出的单面纸板进行预热,以利于以下的 涂胶及粘合,并保持纸板适当的干燥度。 g)双面涂胶机: 对单面瓦楞另一楞峰进行上胶,使得瓦楞得以粘 合。主要部件有上胶辊和均胶辊。 h)粘合烘干机: 经上胶后的纸板需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及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固化目前压载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重力辊压载,二是压力板压载,三是气囊压载。除压载方式外,本系统另一主要部件是输送皮带,输送皮带的质量(导热性、透气性等)对纸板的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有国产(如沈阳兴中)及进口输送带。 i)纵切压痕机: 与瓦楞垂直方向称纵向,在纵向上纸板规格及折合处的压线槽,可在纵切压痕机上实现。纵切压痕机一般均采用单刀(薄刀)形式,其调整刀具方式可分为手动调整及全电脑调整。 j)分纸托架: 纵切、分纸时托架。 k)横切机: 机械式和电脑式两种,机械式为早期型号,横切尺寸需手工调整,而全电脑控制的横切机其横切尺寸,直接在电脑中设置,其尺寸误差也较小。 l)输送机: 将已纵切压痕并经过横切后成一定规格(L*B)的纸板运送到后方的堆码机的设施。 m)堆码机: 分切的纸板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堆放的部件。 n)主传动。 包含主电机在内的主传动系统。 o)纸边粉碎机: 收集纵切后的边角废料,并将其粉碎以便处理。 p)制糊机: 瓦楞与面纸的粘合需要粘合剂,制糊机即是制作粘合剂的设备,目前大都是采用玉米淀粉作为粘合剂的主体,辅以添加剂等制作。 q)蒸汽加热系统: 提供提高纸板温度的加热系统。可以是电加热、油加热或是燃煤锅炉。 r)压缩空气系统: 因整条生产线上有很多气动原件,压缩空气系统是提供此动力的设备。 s)电气控制系统: 生产线的主控制系统(包括单面机的速度协调、湿部、干部的协调等)。一条完整的瓦线应包括生产瓦楞纸板所有工序的单机和系统,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简化或增加诸如印刷花纹,涂塑防潮等特殊设备。 瓦楞纸箱加工 瓦楞纸箱是由瓦楞纸板经过一定的后道加工,最终成型。 印刷机 印刷方式分类: 印刷是将所需的文字、图案及其它信息“印”至箱体的表面,印 刷的方式按不同的分类原则而不同。在瓦楞纸箱行业中,如按使用的油墨来分有水性(水性油墨)印刷、油性油墨印刷;按使用的印刷版材来分有丝网印刷(对纸箱印刷来说目前基本已淘汰)橡胶版印刷、树脂版印刷,胶版及树脂版均为凸片印刷(相对的另一类为凹版印刷);按印版所处的位置来分可分为上印式和下印式。 印刷机的印刷原理 印刷机是利用橡胶辊(均墨辊)将油墨槽中油墨传递至印刷滚筒上的印版上,从而将所需的文字或图案及其他信息印刷至纸箱表面。 印刷版 紙板 水墨 转印前 转印后 印刷机介绍 印刷机结构:一般印刷机均有以下基本结构 a)上料机构 上料机构是将需印刷的纸板上至工作台面,其方式为手工、半自动和自动三种,后二种分别由上料机(半自动、自动)完成。 b)送纸机构 目前送纸方式主要有链条送纸、后推式送纸及前缘真空吸附送纸。其特点从结构分别是从简易、简单到复杂,加工精度越来越高,通常链条送纸加工的精度在±1.5mm左右,而前缘真空吸附的精度可达±0.5mm,当然不同的配置其价值也不同。 c)印刷部 : 印刷部是印刷机的关键部分,根据一次可同时印刷的色种数,可将其 分为几个印刷部。印刷部的其主要零件有印刷辊筒(安装印版用)、均墨辊 (或刮刀)、网纹辊(金属或陶瓷)等,不同的色组之间可进行相对移动 (水平或上下),来保证换版及清洗等工作。 d)油墨循环系统 : 通常采用气动泵来完成油墨的循环工作。这一系统的缺点是在换色时,油墨损耗较大、时间较长。目前日本一家制造商开发了非循环系统,采用变压(送墨时增压,回收时减压)方式,换墨时间及油墨损耗均大大减少。 分纸、压线、开槽机 分纸是将纸板按一定的规格用旋转式刀片对纸板进行分切,压 线是通过压线轮将纸箱折叠处压溃,便于折叠。开槽是将纸箱摇盖 及搭接舌处“多余”的纸板切除。 一般所说压线开槽机均可一次性 完成纸板分切、压痕、开槽等工序 ,有些设备还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