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100例独眼白内障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phaco+Iol植入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注意用眼卫生, 定时滴眼水, 保证术后眼睛很好恢复。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干预
1. 2. 1. 1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管床护士热情接待患者, 评估病情后及时为独眼患者做好特殊标识, 包括查对患者身份的各种标识, 如手腕带、床头卡, 有温馨注明防跌倒、防坠床。还有在床位一览表、检查申请单、护理记录单中都有重要提示独眼患者, 以便于在围手术期间重点关注、识别患者。并介绍主刀医生技术特长, 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详细讲解手术环节, 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减轻抑郁、焦虑心理, 鼓励患者多提问题, 认真倾听患者讲话并同情理解患者, 在术前建立温暖护患关系
1. 2. 1. 2 术中心理护理干预 做好术前散瞳, 冲洗结膜囊等准备, 搀扶患者进入手术室, 介绍手术室设备, 再次告知手术时间, 手术配合要点, 增强手术信心。手术室可放一些轻柔, 放松音乐,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术中经常慰问患者需要, 感觉是否舒适, 有没有其他需求。另外, 护士可采取抚摸的方法, 按摩患者的手指和皮肤, 让患者体会到温暖, 关心和呵护, 使其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 有人一同陪伴[4]
1. 2. 1. 3 术后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告之患者手术结束, 陪同回病房休息。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再次以亲切语气与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嘱卧床休息, 闭目养神, 耐心聆听患者感受, 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保持心情平静
1. 2. 2 并发症护理干预
1. 2. 2. 1 术前并发症护理干预 术前滴抗生素眼水, 每2小时滴防感染。训练转眼球运动, 向上下, 左右转动, 对理解能力差的, 反复讲解, 并做示范指导, 使其能在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 取得手术配合, 减少出血等并发症
1. 2. 2. 2 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 协助患者睡眠时平卧或向非手术眼侧卧, 指导患者术后正常滴眼水, 嘱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擦眼、低头。独眼白内障多为伴有其他疾病的老年人, 如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等。反复多次强调饮食, 用药指导, 以保证血糖, 血压维持在稳定水平, 减少感染, 出血发生, 保证生活质量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出血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1. 4 判定标准 抑郁、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判定。轻度抑郁、轻度焦虑:50~60分。中度抑郁、中度焦虑:61~70分。重度抑郁、重度焦虑:70分[5]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干预、并发症护理干预等措施, 由于患者若治疗失败会导致出现失明情况, 从而导致患者对白内障手术产生恐惧心理, 使其不配合手术治疗[9-11]。通过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加强患者对手术的认知, 消除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的误解, 可使患者树立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从而能使白内障手术顺利进行。同时, 给予患者实施并发症护理干预, 针对患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实施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 从而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术后较快恢复。因此, 护理干预为独眼白内障患者的首要护理方式[12-14]
本文研究表明, 观察组独眼白内障患者与对照组独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