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自主先学及合作学习模式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课堂上自主先学及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摘 要:本文旨在引起对自主先学与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和实践应用,首先阐述了自主合作模式契合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介绍了自主合作模式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对自主先学,小组合作分开进行研究和探讨,引发自身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引言
先学后教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现在并不陌生。但是其在小学数学这一独具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课堂应用上仍旧任重道远。先学是在正式授课之前学生独自学习或者成立小组进行学习,是后教的前提与基石,甚至是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重点与难点
二、自主合作模式契合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
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当遵循小学数学自身的特性以及儿童阶段学习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教学或者其他课程的教学。所以在发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数学的课程学习特点的客观性制约因素,从而摆正教师的教学观念,减少教学盲目性
(一)抽象性与形象性
数学的教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小学数学教材的编者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小学生知识能力可接受范围之内,但并不能改变数学自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征。虽然本质上数学课程是抽象性的,以保证对儿童的智力开发。但是其仍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其能与生活日常活动紧密相关,能够采用“小明从学校回家的路程”等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再现,学生能够结合例子理解内容想传达的信息
(二)探索性与接受性
除却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与形象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同时也体现出探索性和接受性的特点。探索性是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有自主探索和发现的空间,促使学生模仿性学习,多方面应用。而接受性,是指在教材加工为小学阶段,教师选择生动直观的讲授方法,就能将本身抽象的知识容易学生去接受
综上,小学数学课程的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的模式正是在契合小学数学课程特点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
三、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目标
(一)活跃数学课堂氛围
任何课程的角色分配都不应当是建立在师生不平等,甚至是忽视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性,对于数学这样一个极具探索性的课程尤其如此。应当将学生放在主角位置,教师则扮演辅助类的角色,体现课堂上的民主性与互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和老师及同学激烈讨论,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热情、有序的数学课堂氛围。例如,教学“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将小火柴棍分发给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拼接,鼓励他们观察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自主探索从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到面积的计算,并且激发他们自主讨论,畅所欲言。同时,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够培养他们人际关系交往方面、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的长足进步
(二)培养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不仅是学生业余活动的老师,也更应是校内课程的老师。但同时,对数学的主观兴趣不等于学生的自我热爱,也应当由教师从外因方面循循善诱,将数学本身的抽象转化为生活实际中的形象性,穿插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活动倾向,创设探索环节与挑战模式,激发他们的好奇与好胜心理。因此,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降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枯涩感和陌生感
四、自主先学教学模式
自主先学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旨在教师未进行新课教授前,学生“自我进行的学习,即预习”。自主先学模式的场所不受限制,既可以在学校利用业余、自习时间进行自我预习,还可在家进行,教师与家长做好事先沟通,灌输自主先学的教学理念,获得家长支持。后者是通常的教学方式:即请家长将学生在家进行预习的过程拍录或者文字记录下来,发送给该课程老师,由老师在班级进行评比,指导学生的有效预习
具体到对数学课本新知识的预习,是自主先学教学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预习课文文本分为三步:首先初读,把数学课本中新课内容在无老师教授的情况下自我阅读,对该数学知识点的学习目的简单掌握;第二步,精读,第二次阅读要将书中的重要语句及关键词进行标注,如作出反思和反问;第三步则是回顾,第三次阅读中新课内容的文本,要对精读着重获取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
五、合作互学教学模式
(一)一对一的同桌合作学习
针对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同桌合作进行学习,即是对老师在课前布置的简单题目,由全班同学同步做完后,同桌互助合作为对方指出错误进行交流的方式。以聆听了四附小刘丹老师的《平均数》为例,教师设置由易至难的求平均数的问题,并叫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同学也同一时间在纸上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做完之后,由另外两名同学到讲台上,指出并纠正黑板上的答案。其他同学与同桌互相交换答案,并对答案正误及简便算法进行讨论和交流,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