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急救护理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2 医院急诊科特点 1、是院内救护的首诊场所院前急救的 延续 2、24小时对外开放 3、危重病人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为繁重。 4、容易产生纠纷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 3 重症或专科监护 (ICU NICU CCU EICU)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简史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学习目标 1. 具有急救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心,树立“时间就是生命” 的危急意识 2. 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组成及主要职责 3. 熟悉急救护理工作特点及急救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4.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5. 熟练掌握紧急呼救方法 你心中的急救来源于 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救护理学定义 急救病人多元化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发展史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流行——最早的呼吸支持急救技术 美国老太与“铁肺”的故事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60年代早期:抢救设备应用于临床——除颤仪、呼 吸机、血透机 60年代后期: intensive care unit,ICU建立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50~80年代国外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70年代早期:英国皇家护理学院成立形成了当今救护理课程的基础 70年代后期:急救医疗会议提出:急救事业国际化标准化、互助化并统一急救电话——120 国内急救护理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战地初级救护和转运 20世纪50年代 前苏联模式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70年代 心脏监护病房 80年代 急救中心 1980年10月 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1986年11月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设立了全国统一呼叫号码为“120” 2013年12月19日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起步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70年代建立心脏监护病房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80年代建立急救中心——我院建立于80年代 一、急救护理学发展简史 (三)国内急救工作发展的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急救意识增强、建立并完善急救医疗体系 第二节 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第二节 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1 院 前 急 救 急 诊 科 救 护 重 症 监 护 2 3 4 5 灾 难 救 援 急救护理人才培训和科研工作 (一)院前急救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概念: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意义: 1、维护病人生命、防止再损伤 2、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提供条件 3、提高抢救成功率 4、减少致残率 对一个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也不是马路上的犯罪,而是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内得到医疗救护。 (二)急诊科救护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是医院急危重病人的首诊场所、是医院的“前沿阵地” 具备条件: 1、与救护工作相适宜的工作环境、设施设备、急救物品 2、掌握急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 (三)重症监护 二、急救护理工作范畴 概念: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室接受有急诊科和院内相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病人进行心肺脑复苏后、休克、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人进行全面的监护及治疗。 (四)灾难救援 二、急救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