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最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课程;工程材料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到目前为止,在机械工业中使用最多的材料仍然是金属材料,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具优良的使用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概述;第3章 铁碳合金和铁碳相图;本章课程目的要求;铁碳合金和铁碳相图;工业纯铁:塑性较好,强度较低,具有铁磁性,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很少应用,常用的是铁碳合金
铁素体(F):碳溶于? -Fe中的一种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组织和性能与工业纯铁相同
奥氏体(A):碳溶于? -Fe中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塑性好,变形抗力小,易于锻造成型;渗碳体:铁和碳的金属化合物(即Fe3C)属于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硬而脆,强度很低,耐磨性好,是一个亚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可分解为铁和石墨
;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是两者呈层片相间的组织,即层片状组织特征,可以通过热处理得到另一种珠光体的组织形态
;五个单相区:ABCD以上-液相区(L);AHNA-? 固溶体区(? );NJESGN-奥氏体区(A);GPQ以上-铁素体区(F);DFKL-渗碳体区(Fe-Fe3C)
七个两相区(两相邻的单相区之间): L+?,L+A,L+Fe3C,?+A,F+A,A+Fe3C,F+Fe3C;恒温转变线;共晶反应: ECF水平线
Ae+Fe3C (1148°) Lc
共晶反应可在含碳量2.11~6.69%的铁碳合金中,形成奥氏体与渗碳体 的共晶混合物,称为莱氏体,C点为共晶点,含碳量为4.3%,温度1148度;共析反应: PSK线
As Fp+Fe3C(727°)
所有含碳量超过0.0218%的铁碳合金均能发生共析反应。其结果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称为珠光体(P)。根据杠杆定律可以求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重量为:
F(%)=(6.69-0.77)÷6.69 ×100%=88%
Fe3C(%)=1-88%=12%;主要转变线;GS线-不同含碳量的合金,有奥氏体开始析出铁素体(冷去时)或铁素体全部溶于奥氏体(加热时)的转变线,常用A3表示
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体。常用A cm表示,含碳量大于0.77%的铁碳合金,自1148°冷至727°从奥氏体析出渗碳体,称二次渗碳体
PQ线-碳在铁素体中的固溶线,铁碳合??由727°冷却至室温时,将从铁素体析出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L;F;按组织分区的铁碳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关系;1. 亚共析钢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随含碳量的增加。其组织中珠光体的数量随之增加,因而强度、硬度也升高,塑性、韧性不断下降。
2. 过共析钢的组织是由珠光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组成,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其组织中珠光体的数量不断减少,而网状二次渗碳体的数量相对增加,因因强度、硬度上升,而塑性、韧性值不断下降。但是,当钢中 Wc﹥0.9%时,二次渗碳体将沿晶界形成完整的网状形态,此时虽然硬度继续增高,但因网状二次渗碳体割裂基体,故使钢的强度呈迅速下降趋势。至于塑性和韧性,则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3.5 铁碳相图在工业中的应用;;第4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4.1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4.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3 金属与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4.4 金属的热加工
;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变形;力学性能指标: σe-—弹性极限
σs— 屈服极限
σb—强度极限;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1)滑移的概念
切应力作用下原子面之间相对错动一个原子间距
;(2)滑移线和滑移带
滑移留下的痕迹
(3)滑移系
滑移面数与滑移方向数的乘积:
晶体滑移总是沿原子最密集排列的晶面和晶向进行。
不同的晶体结构中最密集排列的晶面和晶向是不同的:
BCC:是(110)111 滑移系数 6×2=12
FCC: 是(111)110 4×3=12 HCP:是(0001)1120 1×3=3
滑移系数目越多,晶体越容易变形
同滑移系数目,则滑移方向越多越容易变形
;(4)临界分切应力
外力在滑移面上分切应力足够大时方能滑移
τ=Fcosλ/(A/cosφ)
=(F/A)cosλcosφ
=σcosλcosφ
仅当τ≥τ临才能产生滑移
(5)滑移时的晶体转动
;(6)滑移是由位错运动造成的 ;孪生;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界原子排列较不规则,阻碍位错运动,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