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现状与真伪鉴别——中药材鉴定培训班学习讲座廖宝源 近年以来,中药材市场大量规模的经营中药饮片,加上中药饮片的经营秩序混乱,质量问题十分突出,经监督抽检带来困难和大量难题,不但严重影响了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也影响取中医药事业的人健康发展和生存。虽然国家连续几年把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督抽验作为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中药饮片GMP也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但至今成效并不理想。集中表现为老的药材问题依然存在,新的饮片问题层出不穷。 ﹡贵重药材 问题对象: ﹡紧俏品种 ﹡饮片 表现方式: 过去的伪品时隐时现,新的伪品又不断产生。 造假 掺伪 增重 染色 去色 五个部分:★栽培药材增加,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变异严重★进口药材未知品不断★货源短缺充伪严重★掺伪严重★贵重药材制伪严重★低档货或劣质货充优质品 一、栽培药材增加,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变异严重 原因:中药材的用药量逐渐增大,野生资源迅速减少。为了解决中药材需求的增长,许多地区(尤其是药市周边地区)大量种植中药材,将野生的变家种,将地道产地的中药材异地栽培 作用:这样做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药材货源的紧张,解决了中药材饱片的用药问题,如砂仁、枸杞、天麻、甘草、黄芩等。 导致后果:由于盲目进行野生变家种或无限制的非地道产地药材栽培,栽培过程中农药不规范的使用、生长环境保护变化,造成某些栽培中药材质量严重存在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 涉及品种:党参、防风、银柴胡、苦参、柴胡、北沙参、丹参、当归、黄芪、西洋参、茯苓、何首乌、知母、菊花(祁菊和亳菊)、秦艽、猫爪草、麦冬等。 何首乌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主产河南等地。其药材块大,切面具有明显的“云锦花纹”(异型维管束)。 近年广东的“栽培品”块小,粉性差,且云锦花纹变异明显,呈“柴性,纤维状”。 由于块小,多改切横片为纵片,也有药商为了易于出售,多将其加工成呈黑色的“制何首乌”。 何首乌 呈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沟纹和细密的皱纹,上、下两端各有1个明显的根茎残痕。 为不规则小块或厚片; 断面棕色或红棕色,中 央有云朵状花纹(习称 “云锦花纹”) 半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长江以南均产,以云南昭通产的最佳,过去多为野生品,其药材呈类球形。 栽培后的半夏块茎伴有小块茎,出现了类似天南星科植物虎掌天南星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性状,实为栽培变异。 掺伪:掺入山药豆(山药的地上珠芽)、淀粉块。山药豆,断面黑色,维管束散生,具针晶束。 水半夏 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顶端有常呈偏斜而稍凸起的叶痕或芽痕,根痕不显著。 丹参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丹参其皮部棕红色,断面紫褐色,质松,丹参酮含量高。 栽培丹参色变浅,断面甚至类白色,质硬,丹参酮含量明显下降,不符合药典“含丹参酮ⅡA (C19H18O3)不得少于0.20%”的规定,据近几年40批检体最新市场丹参检测结果,约80%不合格,且丹参酮的含量多在0.10%以下,有的低达0.04%。 造假:有的为了达到丹参的红色效果,用栽培的丹参饮片,用铁红染色以提高丹参的规格等级或充当正品销售。 野生丹参长10~20cm,直径 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红色。老根外皮疏松,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 丹参小段 丹参斜切片 染色续断冒充丹参 为类圆形横切片,表面暗红色,手搓后常有暗红色粉状物脱落。 横切面呈黑绿色或棕色,木部黄色呈放射状,有的切面被染色而呈不均匀的暗红色。 正品 染色续断 理化鉴别:取样品2~5g,略打碎,置试管中,加乙醇10ml,振摇3分钟后观察溶液颜色:丹参丹参属的3种非正品提取液均呈血红色,染色续断提取液近无色。 北沙参 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e.Miq.的干燥根,过去主产于山东、江苏、河北沿海地区,多种植在沙性土中,以山东莱阳的质量为好,多栽培2年以上出货。 其药材条细,如“竹筷”,长度可达尺长,粗细均匀,色泽呈淡黄白色。 饮片:呈圆柱形段片,表面淡黄白色。切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形成层环棕褐色。质脆,气微,味微甜。 栽培北沙参 现在安国等地大量栽培,大多为栽培一年即采收上市,其根条明显短粗。 牛膝 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