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鉴定和描述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2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岩芯鉴定和描述
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 ——按颗粒粒径大小
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
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0<d≤200 小60<d≤100;
3. 粗圆砾(粗角砾)
粗圆砾(浑圆、圆棱)或粗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40<d≤60 小20<d≤40;
4.细圆砾(细角砾)
细圆砾(浑圆、圆棱)或细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d≤20 中5<d≤10 小2<d≤5;
5. 砂粒
砂粒粒径(mm) 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
6. 粉粒 粒径(mm)0.005≤d≤0.075
7. 黏土粒 粒径(mm)d<0.005
(二)、 土的定名
——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粗圆砾(粗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细圆砾(细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5.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
(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
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
状态
名称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粉质黏土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L0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
IL=0-0.5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
IL=0.5-1.0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IL1.0黏土不能捏成饼,IL0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
IL=0-0.5两手相压成饼状,粘于手掌,掌中有湿印
IL=0.5-1.0手捏粘于手上,IL1.0
塑性状态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坚 硬N>30硬 塑15<N≤30可 塑5<N≤15软 塑2<N≤5流 塑N≤22、砂性土
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
稍湿 — 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
潮湿 — 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
饱和 — 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
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
稍湿 — 天然含水率w20%
潮湿 — 天然含水率w=20-30%
饱和 — 天然含水率w30%
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
黏性土 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
坚硬 稍湿
硬塑、软 塑 潮湿
流 塑 饱和
(五)、砂类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
标准贯入试验
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 实N>30中 密15<N≤30稍 密10<N≤15松 散N≤10动探试验
密实程度动探贯入锤击数N63.5(击/10cm)密 实N>20中 密10<N≤20稍 密5<N≤10松 散N≤5(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
1.密实 — 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2.中密 — 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不剧烈,孔壁常有坍塌现象,需跟管钻进。
3.稍密 — 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剧烈,孔壁较易坍塌,需跟管钻进。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