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初中教科室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旧年已去,新年伊始。本学期教科室贯彻“以教改立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思想,以课堂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重心,切实提升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注重教研的实效性,积极发挥教科室的主导作用,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初所预订的各项科研计划和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堂改革
(一)组建机构,加强领导
校委会高度重视此次课堂改革,王校长亲自挂帅,加强课改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管,做到分工具体,责任明确。
同时建立了由校委会领导、教研组长及学科组长组成课堂质评小组。其职责是:具体落实方案,加强业务研究与指导,检查各学科教师是否按照既定的课改模式进行教学,作好经验总结修正等工作。
(二)强化思想,认识到位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为统一全校教师思想工作,课改开展前及进行中,以“两会”打通思想关节,解决思想问题,确保全体教师认识到位。
1.召开全体教师会,广泛宣传动员。
在教师会上,石助理认真分析当前教育现状,解读课改实施方案。同时,王校长除了全面宣传动员外更是反复重申课改对我校的重要性,让老师们真正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教育改革的大行动,是我校教育的一次大变革,是摆在我校面前一项不得不行的抉择。
2.认真组织课改专题研究会。
每两个星期一次,教科室都组织质评小组成员召开课改专题研究会。在原先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反馈,认真讨论,反复研究,集思广益,修正符合学校实际的课改实施方案。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强化思想工作,让与会人员充分认识自己在推进课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人争做领头雁,示范引领教师群体。
(三)落实举措,推进发展
1.抓宣传攻势,积极营造氛围。
自开展课改起,教科室坚持以集会、教职工大会、展板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让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积极营造改革氛围。
2.抓学习培训,树立教师课改新观念。
(1)认真开展校本培训。教研组、学科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方案和模式,钻研导学案,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优质课竞赛等,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武装教师。
(2)开展走出去学习。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增强改革的动力,学校准备派大部分教师出去学习培训。
3.抓示范引领,稳步推进课改。
课改不可能整齐划一,一蹴而就,我们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科组长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大雁南飞、羊子过河之式”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改“连锁反应”,成功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批。
4.抓过程诊断,重视阶段性推进。
平时由质评小组对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查,然后每两周适时召开诊断会、推进会,做到思想的螺丝手手紧。平时,我们还常将课改的成效经验、成功的课改典型及时传递给老师们,常敲思想警钟,点燃课改热情。
5.抓活动载体,掀起课改热潮。
本学期通过新进教师汇报课以及优质课竞赛活动,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将课改推向热潮。
6.抓考核评比,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考核机制。课改工作情况与学科组教研绩效挂钩,以此调动教师们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二、夯实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教研文化是学校教科室与教师共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研究氛围、风气和制度,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能强有力地推动教师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地参与学校科研活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科室在2017年做了如下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科研意识
学校教科室积极促进教师读书活动深入开展,以“读书与学习”笔记的形式,引导教师做好阅读专业类报刊、杂志、专著等,向各学科组推荐赠送《爱上你的学校》、《课堂观察与教师专业成长》、《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书,以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2.加强实践研修,强化科研能力
教科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到株洲景宏中学、衡水中学、精英中学等名校参观考察,听取专家讲座,学习名校的先进经验和学校管理能力,让教师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高科研能力。
配合吉首市教育局开展各学科的“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吉首市的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多层次的活动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研水平。
3.提速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教科室与教务处等部门分工合作,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对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以研促教,充分发挥教科研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作用,努力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我校李庭晴老师在第七届全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课展评中荣获一等奖;刘婕老师在2017年湖南省中学英语核心素养优秀课例教学比武中荣获二等奖;代文老师在吉首市初中英语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本年度,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有11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三、特色打造,树立我校素质教育办学品牌
创新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