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4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图像处理(4) -Feature descriptor comparison 胡建颖 *局部特征提取应该起源于运动分析的跟踪算法 *Hannah和Movarac提出了关于角点的最原始的算法。 *Forstner和Gulch, Harris和Stephens把这个原始想法形式化为结构张量(或称二阶矩矩阵)的两个特征值的性质问题, *Noble,Rohr,Tomasi和 Kanade,Shi和Kanada等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角点检测子,都是对结构张量两个不同的特征值的不同组合。 *Triggs和Kenney等提出了广义角点度量。 *Kenney2005年提出了一个角点的公理化方法。早期的角点匹配主要用于运动跟踪和小的视角匹配。因为角点并未附加图像的灰度信息,图像的匹配是纯粹的几何坐标匹配,通过坐标约束来剔出错误的匹配。这种方法不适合于大的视角匹配, *张正友提出把兴趣点附近的图像区域挖出来进行相关匹配,这应该就是局部特征描述子的最初来源。直接对图像块的相关匹配不能解决图像的旋转变化,尺度伸缩,更别提仿射变换了, *Schmid提出微分不变量来描述局部图像的信息,以解决旋转不变性的问题 *Lowe基于Lindeberg的理论解决了尺度不变性的问题。Lowe的一个主要贡献是提出了SIFT描述子,这个描述子具有很好的性能。 *Mikolajczyk和Schmid又基于Lindeberg的理论实现了仿射不变性的问题。 描述子的发展过程 一是基于“绝对”值的,二是基于比较的。 基于绝对值的是指诸如Sift,Surf,GLOH之类的描述子。一般的思路是将灰度,梯度等量化,构造直方图。这类描述子的判别性高,直观,但是有个通病就是计算复杂度高。 基于比较的是指诸如Ferns,BRIEF,Orb,OSID,BRISK之类的描述子。一般的思路是通过比较预先训练的,或者随机点对的特征值大小,来构造描述子。这类描述子一般都是为了提高计算速度而设计的。这类描述子不关心原始特征的绝对大小,只关心原始特征的ranking。(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将Ferns也归在此类,Ferns并没有一个显式的特征描述,甚至没有一个距离度量,但是我相信Ferns之所以有用还是基于pairwise pixel comparisons 的判别能力。 根据如此的分类法,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基于绝对值的,和基于比较的描述子孰优孰劣? 这基本上没个定论,从追求高判别性(高precision和recall),就要使用基于值的描述子,追求计算速度,就要使用基于比较的的描述子。 但是这么说肯定很多人不同意,比如:Feng Tang在OSID 【cvpr09】中声称基于绝对值的描述子只对线性的光照变化就有不变性,但是基于比较的,拥有对更广泛的单调光照变化具有不变性,而不严格要求线性变化。 而且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这些年来,第二类的描述子(基于比较的)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大有性能超越第一类的趋势(起码从文章上看如此。)。 至于以后的发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局部特征描述子分类: SUSAN 特征的Moravec算子 Harris算子 Forstner SIFT算子 SUSAN算子是Smallest Univalue Segment Assimilating Nucleus的缩写,是美国牛津大学的M.Smith等人在1997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基于灰度图像处理的方法。原理是利用度和曲率度量检测特征点,直接在图像灰度级上进行操作。 SUSAN算法的优点: (1)对特征点的检测比对边缘检测的效果要好,适用于基于特征点的图像匹配。 (2)不用求导,速度快,有一定的抗噪能力,噪声强度不大时,基本不受影响。 (3)提取的特征点分布均匀,对特征明显的图像提取能力强。 SUSAN算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1)没有对边缘检测的过滤。 (2)相似比较能力差且函数复杂,有时候存在误判。这是由于USAN设定的三种情况是理想情况,对图像和背景亮度的对比度的设定在实际情况中相差较远。 (3)图像中不同区域处目标与背景的对比程度不一样,取固定阈值不符合实际情况。 Moravec于1977年提出利用灰度方差提取点特征的Moravec算子,主要思想是利用提取“兴趣算子(IV Interest Value)”进行特征点提取。对像素点沿不同方向的灰度变化的方差进行计算,将方差的最小值当做该点的兴趣值,特征点的判断依据即兴趣值所设定的阈值。 根据实验分析,得出对Moravec特征提取算法的总结。 从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出Moravec是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