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生儿科黄疸.ppt

发布:2017-11-17约4.87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治 疗 把三关 第一关:生后第一天,纠正贫血及心衰 第二关:生后2-7天,处理高胆红素血症 第三关:生后2周-2月,治疗后期贫血 1.光照疗法 ?.光疗的指征: 凡是间接胆红素大于正常范围均可光疗。 ?.光源选择:兰光,绿光或白光 ?.光疗时间: 一般24-48小时,可连续或间断照射。 * * * 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新 生 儿 黄 疸 Neonatal jaundice 方成志 一、概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期血清中 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及巩膜发黄。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二、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网状内皮系统 衰老的红 细胞 无效的血红素生成(旁路) 占3%± 占血红素来源的75% 肝内血红素 组织血红素 占血红素来源的22%± 肝脏及其他组织 未结合胆红素+血浆蛋白 肝窦 (血液内) 未结合胆红素+Y/Z蛋白 (载体蛋白) 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结合作用 毛细胆管及胆管 结合胆红素 粪胆原(尿胆原) 粪 粪胆原(尿胆原) 尿:尿胆原 10% 肾脏 20%重吸收 重吸收后90% 肝肠循环 肝细胞 (二)肝功能不成熟   1.摄取胆红素能力差;Y、Z蛋白   2.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障碍;肝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3.排泄结合胆红素暂时缺陷,特别是早产儿 c (三)肠肝循环增加: 1.刚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故没有尿胆原形成; 2. 小肠内的酶很快使结合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 3. 肠腔中胎粪内含有的胆红素多。 三、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physiologic jaundice)  (二)病理性黄疸 (pathologic jaundice)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生理性 病理性 1.起始 生后第2~3天 生后24小时内或新生儿晚期 2.进展 第4~5天高峰,7~10天渐退,早产儿可延长到2-4周 第2~3天高峰或持续2周(足月儿)及4周(早产儿)或退后复现 3.峰值及性质 12.9mg/dl(220μmol/L), 间胆为主 足月儿12.9mg/dL(220μmol/L) 早产儿15mg/dL(256μmol/L)间胆增高或直胆1.5~2mg/dL(27~34μmol/L) 或总胆浓度每日增加5mg/dl(85μmol/L) 4.伴随症状 一般情况好,无病理情况 与原发疾病有关,如贫血、肝脾大、发热 5.原因 与胆红素产生增多及肝脏代谢特点有关 与胆红素代谢特点及各种疾病有关 6.处理 无特殊,早期喂养,促胎粪排出 针对原发疾病处理 四、病理性黄疸病因分类  (一)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1.新生儿溶血病:ABO、Rh血型不合;   2. G-6-PD缺陷;     3.母乳性黄疸;    4.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胎粪排出延迟,红细胞增多症,体内出血,围产期缺氧,感染,药物,酶缺陷等。  1.病毒感染 :宫内感染(弓形体,巨细胞病毒等)   2.细菌感染:败血症,结核等   3.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引起的胆道梗阻 4.其它: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五、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一)非感染性黄疸    1.新生儿溶血病:ABO、Rh血型不合; G-6-PD缺陷等。    2.母乳性黄疸    3.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    4.其他:窒息,代谢性疾病,酶缺 陷等。 (二)感染性黄疸   1.病毒感染:新生儿肝炎   2.细菌感染 :败血症   3.其他:尿路感染、先天性疟疾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一、概念:母婴血型不合 同族免疫性溶血病 二、发病机理(以ABO不合溶血病多见) ABO不合溶血病多发生于母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Rh溶血病多发生于母亲缺乏D抗原,而胎儿具有D抗原。 胎儿 胎儿红细胞 胎儿红细胞 母亲 抗胎儿红细胞抗体 胎儿红细胞致敏 补体 胎儿红细胞破坏 三、临床表现: 胎儿水肿 黄疸 贫血 肝/脾肿大 胆红素脑病: 嗜睡,哭声小,不吃,吸允反射,拥抱反射等减弱或消失,肌张力改变,角弓反张,抽搐,发热等。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下降,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增多。  2.血清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升高,以 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3.血型测定 :母婴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