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制造基础课程焊接改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4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3.4.1 金属材料的可焊性 1、可焊性的概念: 可焊性是指被焊金属在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及结构形式的条件下,获得优质接头的难易程度。 ①工艺可焊性:焊接接头产生工艺缺陷的倾向。 ②使用可焊性:焊接接头在使用中的可靠性。 2、估算钢材可焊性的方法: ①碳当量:C当量=C+Mn/6 +(Cr+Mo+V)/5+(Ni+Cu)/15 C当量0.4%时,可焊性好; C当量=0.4-0.6%时,可焊性较好; C当量0.6%时,可焊性差。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2)冷裂纹敏感系数: Pc=C+Si/30+Mn/20+Cu/20+Ni/60+Cr/20+Mo/15+V/10+5B+h/600+H/60 (%) 防止裂纹要求的最低预热温度公式 Tp=1440Pc – 392 (℃) 第二节 碳钢的焊接 一、低碳钢的焊接: 含碳量不大于0.25%,塑性好,一般没有淬硬倾向,对焊接热过程不敏感,可焊性良好。焊这类钢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通常在焊后也不需要进行热处理(电渣焊除外)。 低碳钢工件用手工电弧焊时一般采用J422或J427焊条,埋弧自动焊时一般用H08A或H08MnA+焊剂431。 二、中、高碳钢的焊接: 中碳钢:C:0.25~0.6。 (1)热影响区易产生淬硬组织和冷裂缝: 第二节 碳钢的焊接 中碳钢属于易淬火钢,热影响区易出现马氏体等淬硬组织。如焊件刚性较大或工艺不恰当时,就会在淬火区产生冷裂缝。(2)焊缝金属热裂缝倾向较大: 因母材含碳量与硫、磷杂质远远高于焊条钢芯,母材熔化后进入熔池,使焊缝金属含碳量增加塑性下降,加上硫、磷低熔点杂质的存在,焊缝及熔合区在相变前就可能因内应力而产生裂缝。 第二节 碳钢的焊接 因此,焊接中碳钢构件,焊前必须进行预热,以减小焊接应力,同时减慢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淬硬组织。 高碳钢焊接性能更差,一般只是进行修复。工艺措施更严格。 第三节 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焊接结构中,用得最多的是低合金结构钢。 普通低合金钢在我国一般按屈服强度分等级,主要用于制造压力容器、锅炉、桥梁、船舶、车辆、起重机等。 普通低合金钢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和埋弧自动焊,此外,厚板可用电渣焊,也可采用气体保护焊,强度级别较低的可以用CO2气体保护焊,屈服强度大于500MPa的高强钢,宜用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例如Ar 80% + CO2 20%)。 第三节 合金结构钢的焊接 其焊接特点: (1)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 (2)焊接接头的裂缝倾向:延迟裂缝 强度越高,焊接性能降低。 第四节 不锈钢的焊接 不锈钢按空冷后室温组织不同可分为马氏体型不锈钢(如crl3型),铁素体型不锈钢(如c r17型)和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如crl8Ni9型和Cr 25Ni 20型)。 奥氏体不锈钢,如18—8型不锈钢,焊按性良好,焊接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通常采用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也可采用埋弧自动焊。选用化学成分类型相同的焊条。使焊缝化学成分与母材化学成分具有相同的类型。 第四节 不锈钢的焊接 马氏体不锈钢焊接性较差,其主要问题是焊接接头冷裂纹和淬硬脆化。焊接时要采取防止冷裂纹的一系列措施。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的主要问题是过热区晶粒长大引起脆化和裂纹。因此,要采取较低温度预热,一般不超过150度。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过热脆化,减少在高温停留时间。 第四节 不锈钢的焊接 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也是手工电弧焊(采用铬不锈钢焊条)和氩弧焊。 工程上有时需要把不锈钢和低碳钢或普通低合金钢焊按起来,通常采用手工电弧焊。但焊条选择要注意,不能用焊1crl8Ni 9T1的A132(奥132),也不能用焊A 3钢的J 422(结422)。应选用属于25—13型的A 307(奥307)焊条。用A 307焊条焊接1Crl8Ni 9T5和Q235—A(A 3)钢,焊缝金属的组织是奥氏体和少量(3—5%)铁素体,这样就不会产生焊接裂纹。 第五节 有色金属的焊接 一、铜及铜合金的焊接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比低碳钢困难得多,其原因是: ① 铜的导热性很高 ,因此,焊前工件要预热,焊接时要选用较大电流或火焰 。 ② 铜在液态易氧化,容易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 ③ 铜在液态时吸气性强,特别容易吸氢。 ④ 铜的电阻极小,不适于电阻焊接。 ⑤ 铜合金中的合金元素有的比铜更易氧化,使焊接的困难增大。 第五节 有色金属的焊接 铜及铜合金可用氩弧焊、气焊、碳弧焊、钎焊等方法进行焊接。 采用氩弧焊是保证紫铜和青铜焊接质量的有效方法。 气焊紫铜及青铜时应采用严格的中性焰。 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