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高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文 综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25.《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 B.实业救国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现民主政治
26.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八围联军侵华战争 B.消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7.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B.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C.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民同时期的社会巫建没有任何成效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29.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名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30.表1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游《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表l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为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C.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1.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小;“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沦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32.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33.阿诺德·汤因比的《全球通史》中说:“如果它(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