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头孢吡肟vs头孢他定.ppt

发布:2017-09-24约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用机制 第四代头孢菌素显著特点: 1.更快地透过革兰阴性杆菌的外膜 2.对青霉素结合蛋白有更高的亲合力 3.对细菌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 4.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更强的抗菌活性 头孢菌素的特性 抗G+ 抗G- 稳定性 血脑通透 肾毒性 一代 ++++ + + + +++ 二代 ++ ++ ++ + ++ 三代 + +++ +++ ++ + 四代 ++ ++++ ++++ +++ 确定抗生素有效的临床治疗,需要考虑的因素 微生物学资料 组织渗透性 药物剂量和用药间隔 耐药性 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 安全性 用药时机 既往使用的抗生素 抗菌谱 Antimicrobial Spectrum 覆盖临床常见的病原菌 革兰阴性菌 对流感嗜血杆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流感嗜血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普鲁威登氏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白杆菌属、柠檬酸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绿脓假单胞菌属等具有更好的抗菌活性 革兰阳性菌 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菌株除外)和凝结酶阴性葡萄球菌等的抗菌活性增强 组织渗透性 药物剂量和用药间隔 药物剂量和用药间隔 全球关注的多重耐药菌 Ⅰ型β内酰胺酶(AmpC酶)的问题 来源: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粘质沙雷菌,摩根菌属,普鲁威登菌属)和绿脓杆菌产生。 AmpC酶能水解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单环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治疗首选:头孢吡肟或亚胺培南。 质粒介导Ⅰ 型β内酰胺酶 (AmpC酶) 类型 时间、发现者 国家或地区 CMY-1 1989,Bauernfeind.et al KOREA MIR-1 1990,Papanicolaou. et al USA LAT-1 1993,Tzouvelekis.et al GREECE BIL-1 1994,Fosberry. et al PAKISTAN FOX-1 1994,Gonzalez Leiza.et al ARGENTINA MOX-1 1994,Horii. et al JAPANCMY-2 1996, Bauernfeind.et al GREECE,TURKEYGERMANY,USA LAT-2 1996,Gazouli.et al Greece FOX-2 1997, Bauernfeind.et al GUATEMALA ACT-1 1997,Bradford.et al USA DHA-1 1998,Barnaud.et al SAUDI ARABIA FOX-3 1998,Marchese.et al ITALI DHA-1 2003,WANGYONG CHINA 2234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 749株肠杆菌属细菌耐药率 321株变形杆菌属的耐药率 7634株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2323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 联合用药: 首选头孢吡肟+阿米卡星 多粘菌素B+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的一种。 ATS/IDSA 2005 年治疗指南: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 感染系统 临床疗效 呼吸道感染 93% 泌尿道感染 96%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88% 心血管外科重症感染 94.1% 妇科感染 100% 败血症、菌血症 79%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 79% 细菌性脑膜炎 78% 骨髓炎和脓毒血症性关节炎 87% 头孢吡肟 vs 头孢他定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 治疗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中、重度肺炎的疗效及费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