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通信作者:陆权,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前言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病程的长短,儿童咳嗽分为急性咳嗽(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咳嗽(病程在2~4周)和慢性咳嗽(病程超过4周)。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与成人不同(成人病程大于8周定义为慢性咳嗽),引起的病因与成人也不尽相同,且随不同年龄段而有所变化。慢性咳嗽可以分为特异性咳嗽(specific cough)和非特异性咳嗽(non—specificcough),前者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症状之一;后者则指咳嗽为主要或惟一表现,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病因的临床诊断是一个过程,“非特异”表明找不到咳嗽可归属的疾病,而这种“找不到”很可能是暂时的。特异性咳嗽的鉴别诊断过程往往在非特异性咳嗽之中,而非特异性咳嗽中必然混杂有不典型的特异性咳嗽。因此,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不能完全遵循成人指南。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并配以述评,该指南主要参考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儿童慢性咳嗽评估指南——Acc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结合当时国内儿童慢性咳嗽的研究资料和专家的观点。此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又组织专题专家讨论,先后发表5篇相关解读性专论,从不同角度与层面进一步剖析2007版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以下简称“构成比研究”)课题获得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该研究涉及全国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29所医院,自2009年5月始历时近2 年,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前瞻性地纳入4 582例(合格病例4 529例)慢性咳嗽患儿,并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构成比研究”的总结报告及相关述评刊登在2012年《中华儿科杂志》第2期,其揭示引起中国儿宣陧性咳嗽的前3位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明确提出多病因的重要性、病因的重叠性和病因未明的现实性。“构成比研究”导出的新观点和结论,再综合近年最新的相关文献资料,促成我们更新并推出《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
本指南论述的慢性咳嗽依然侧重在非特异性咳嗽。
[指南循证证据与推荐等级]
本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见表1。
表1 儿童熳性咳嗽诊治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
证据水平 标准
优(good) 证据来自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
良(fair) 来自其他对照研究的证据
差(10w) 来自非随机对照、病例对照或其他观察研究
专家观点 来自某专业领域专家群体多数人意见
推荐等级 含义
A 高度建议
B 中度建议
C 低度建议
D 不建议
E/A 仅依据专家意见高度建议
E/B 仅依据专家意见中度建议
E/C 仅依据专家意见低度建议
E/D 仅依据专家意见不建议
[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
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的临床表现,病程4周、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
一、年龄特征
临床诊断儿童慢性咳嗽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这是儿童有别于成人的重要特点[优]。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如表2。
表2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
年龄 病因
婴幼儿期、学龄前期 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
(0—6周岁) 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迁延性细菌性支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