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及中国船用柴油机行业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全球及中国船用柴油机行业研究报告
前,MAN和W?rtsil?(瓦锡兰)是全球船用柴油机两大品牌,其中MAN是船用低速机龙
头,瓦锡兰是船用中速机龙头。
2011年,世界新船订单锐减,船用柴油机市场需求乏力,MAN Diesel amp; Turbo
订单额同比增长6.2%,但与2010年的18.6%相比有了显著回落;瓦锡兰Ship Power
订单额则同比下降7.7%。
为了增强竞争实力,巩固市场地位,2011年世界船用柴油机龙头纷纷加快在华
布局。5月,MAN Diesel amp; Turbo在中国常州的二期工程开业;6月,瓦锡兰与江苏
萃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着力生产W26型和W32型船舶四冲程中速发
动机。11月,Caterpillar与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这也是
Caterpillar在中速船用柴油机领域的全球唯一一家合资公司。
在中国,船用低速柴油机全部是引进许可证制造的,其中95%以上的是
MAN和瓦锡兰的许可证产品。船用中速机中1/3为MAN和瓦锡兰等企业的许可证产品,主要用于远洋船舶的发电机组。其余为本土企业研发、生产,主要用于近海和内河船舶。2011年,广州中船分别与MAN和瓦锡兰签订船用柴油机技术引进协议,至此MAN在中国的技术授权商达到16家,瓦锡兰达到9家。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中国船用柴油机企业在生产能力、产品结构、自主研发等多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2010年,中国船用低速机产能达到1200万马力,产量为430.6万马力,较2007年增长了39.4%;船用中速机产量达到824.5万马力,较2007年增长了73.1%。
2011年,中国船用柴油机生产情况较2010年有了显著改善,全年大连船柴、宜柴、镇江中设产量分别达到101台/163万马力、101台/104万马力、713台(包括14台低速机);熔安动力和安泰动力的产量则同比翻番,均达到40台。
? 产品结构日趋完善
近年来,中国船用柴油机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研制并批量生产大功率、大缸径或智能型船用低速机、新型中速柴油机等产品,使中国专利船用柴油机国产化研制不断取得新进展。
自2011
年
1月1日起船用柴油机IMO TierⅡ标准正式实施,再加上2016年起即将实施的船用柴油机IMO TierⅢ标准,将促使企业继续加快船用柴油机产品结构调整,使其向节能环保型发展。
?自主研发能力实现突破
20110年4月,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首台完全自行生产的低速机——6S42MC/ZJ3#6SC/J3#机交验用户;同年11月,中船重工自主品牌船用中速柴油机6CS21/32研制成功,并正式推向市场。
报告目录
第一章船用柴油机简介1.1 定义12分类及特点1.2 1.2.1 分类1.2.2 特点
第四章中国船用柴油机市场现状
41市场供需4.1
4.1.1 市场供应4.1.2 市场需求42进出口4.2 4.2.1 进口4.2.2 出口43竞争格局4.3
第二章全球船用柴油机发展现状2.1 市场规模2.2 市场格局2.3 企业格局
4.3.1 区域格局4.3.2 企业格局
第五章中国船用柴油机细分市场5.1船用低速柴油机
第三章中国船用柴油机发展环境3.1 产业环境3.2 政策环境3.2.1 行业规划3.2.2 贸易政策
5.1.1 市场现状5.1.2 重点企业5.2船用中速柴油机5.2.1 市场现状5.2.2 重点企业
第六章国际船用柴油机重点企业研究6.1 MAN Group
6.1.1 企业简介6.1.2 经营情况6.1.3 在华发展6.2 W?rtsil?6.2.1 企业简介6.2.2 经营情况6.2.3 在华发展6.3 Caterpillar6.3.1 企业简介6.3.2 经营情况6.3.3 在华发展
6.4HyundaiHeavyIndustries6.4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6.4.1 企业简介6.4.2 经营情况643在华发展6.4.3
第七章中国船用柴油机重点企业研究7.1 沪东重机7.1.1 企业简介7.1.2 经营情况7.1.3 研发能力7.2 大连船柴7.2.1 企业简介7.2.2 经营情况7.2.3 研发能力7.3 宜柴7.3.1 企业简介7.3.2 经营情况7.3.3 研发能力7.3.4发展战略7.3.4 7.4 潍柴重机7.4.1 企业简介742经营情况7.4.2 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