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试采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试油试采分析
3.1 开发条件
3.2液产油分析
3.3水能力分析
3.4水率上升规律
3.5油原油流变性质
井网部署图和长61,长63开采图
3.2产液情况以及分析评价
油井基本数据
(一)油井解释基础数据
层位 日产液 日产油 稳产时间 长61 0.7t/d 0.49t/d 30天 含水 平均孔隙度 原油粘度 体积系数 30% 3.3% 3.4×10-3 1.036 压缩系数 射孔段 射孔段有效厚度 9.5/10000Mpa 516.5-518.5m 3.1 项目 分析结果 地层系数kh (×10-3um2.m) 1.138 流动系数 kh /u (×10-3um2.m/u) 0.335 井筒储集系数C(?m2/MPa) 4.63 地层渗透率k (×10-3um2) 0.367 总表皮系数St -7.17 静压P*(MPa) 1.341 拟合平均地层压力P 2.088 平均温度T(℃) 24.64 压力恢复曲线分析结果
1277-3井压力恢复曲线分析结果
二.分析评价
1.本次压力测试采用先进的DFP新型高精度存储式电子压力计,使测试的数据更加精确。测试采用井口关井常规性测试,现场测试工艺操作准确,测试取得了压力、温度以及连续完整清晰的压力恢复曲线,达到了本次测试的目的。解释时选用目前国内流行的Saphir试井软件,解释准确性高。
2.该井双对数曲线呈叉状,压力及导数早期段合并到一起形成“叉柄”,叉柄很长,叉头分开很小,导数处在上升段,表明压力变化仍处于续流段;半对数曲线向上弯曲,后期呈近似直线,但绝不能错认为径向流直线段;一般很难测到径向流直线段。解释时根据其曲线特征并结合各种动静态资料,选用具有井储C和S的井筒模型解释,均质油藏无限边界。
3.从分析结果来看,由于是地面面关井,井筒储集系数C值为4.63很大,说明此次测试受井筒储集效应影响较大。解释结果总表皮系数St为-7.17,说明井壁、井筒周围完善,无污染。地层平均渗透率0.367,说明储层物性较差,属低渗透油层。
4.开井生产影响半径387米,反映了开井生产后,压力波及的大致范围,为该井正常生产后的供油半径。测试恢复最高压力1.342MPa,解释拟合外推压力2.088MPa,为该井目前的平均地层压力
3.3试采数据分析
表 1 唐157井基本数据表 地理位置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史家背河 构造位置 陕甘宁盆地东部斜坡带 地面海拔(m) 1100.0 套管外露高度(m) 0.4 人工井底(m) 573.0 完钻井深(m) 620.6 完钻层位 长6 完井日期 2007年7月31 最大井斜(。) 井深(m) 方位角(。) 井底位移(m) 试油开始日期 试油结束日期 0.83 600 2007年8月5日 2007年9月3日 井深结构 Φ311×143.9;Φ190×620.6 套管程序 外径(mm) 内径(mm) 壁厚(mm) 下深(m) 钢级 表层套管 244.5 226.62 8.94 143.9 J55 技术套管 139.7 124.26 7.72 577.59 J55
表 2 唐157井试油层基本数据表 层位 层号 井段(m) 厚度(m) 综合解释结论 试油结论 岩芯分析 地层测试解释 孔隙度(%) 渗透率(10-3um2) 表皮系数 渗透率(10-3um2) 长61 8 517-519 2 油层 理想 10.11 1.47
表 3 唐157井射孔数据表 层位 层号 井段(m) m) 枪型 孔密 (孔/m) 弹型 弹数 发射率(%) 压井液密度(g/cm3) 压井液面 深度(m) 8 517-519 2 102 16 270 127 16 100 胍胶
表 4 唐157井压裂数据表 层位 射孔井段m 厚度m 施工日期 压裂方式 压裂液 支撑剂 施工压力Mpa最高/最低 平均 破裂压力Mpa 排量m3/min最高/最低 平均 砂比%最高/最低 平均 应排液量m3 实排液量m3 含砂% 砂面 名称 前置液m3 携砂液m3 顶替液m3 总量m3 名称 粒径mm 总量m3 压前m 压后m 长61 517 - 519 2 07. 8. 5 胍胶 8.8 72 5 85.8 石英砂 0.5 - 0.8 16 21 /15 /17 28 2/2/2 24 /18 /22.2
表 5 唐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