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讲 环境工程环境基础知识PPT.ppt

发布:2018-02-10约5.5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讲 环境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环境基本知识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我国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 一、环境基本知识 1、什么是环境 ? 所谓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分类: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绕了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社会环境:是人类数百年来形成的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3、什么是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或环境因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性质组分,人们一般把环境要素分为生物环境因素与非生物环境因素。 4、什么是环境背景值? 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5、什么是环境问题和第一类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第一类环境又称原生环境,是指没有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6、什么是第二类环境问题? 第二类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变了原生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状态, 7、什么是第三类环境问题? 是指社会环境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发展,城市化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问题。 8、什么是环境自净作用? 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一般,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大气的自净作用: 水体的自净作用: 9、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水俣病 痛痛病 三、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 (1)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表) 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每年大约上升1.8ppm(约0.4%),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ppm。(图) (2)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形态,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大量森林植被迅速砍伐一空,化石燃料使用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从全球来看,从1975年到1995年,能源生产就增长了50%,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有了巨大增长(见图) 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美国是世界上头号排放大国,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前苏联解体后,中国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国家。但从人均排放量和累计排放量而言,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见表) 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情况(1990-2020)(见表) (3)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 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 3)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 4)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 ? 5)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