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连木种子小蜂营林措施防治试验研究.pdf

发布:2018-11-25约7.0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连木种子小蜂营林措施防治试验研究 1 1 2 2 何长敏 ,孟宪敏 ,闫玉福 ,闫玉信 (1.新乡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市林业局,河南 新乡 453000) 摘 要:黄连木种子小蜂(Eurytoma plotnikovi Nikolskaya )是生物质能源树种黄连木的主 [1] 要害虫,是黄连木生态能源林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和瓶颈 。课题组承担了河南省科技攻关 项目《生物质能源树种选育及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编号:072102150020 )。2008 年,试 验分别在辉县市和新乡市凤泉区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开展营林措施对黄连木种子小蜂防治试 验与示范推广工作。试验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重度发生区和中度发生区进行)试 验标准样地100 亩,标定成龄结果树105 株;运用营林措施是基地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 术措施,它对黄连木种子小蜂进行干预防治的效果相一致,整地方式、林地类型、整形修剪 调控、密度对比、设置乔木隔离带等项营林措施都对黄连木种子小蜂防治有显著的影响;多 点试验结果表明,运用单项营林措施对黄连木种子小蜂防治进行干预防治效果显著,而且与 生产结合紧密,既促进了树体的健壮生长和花芽分化,又达到了预期防治效果。通过营林措 施的单项防治试验,100 亩试验林产量分别由原来的95 公斤/亩、75 公斤/亩和80 公斤/亩提 高到现有的287 公斤/亩左右,实现增产2.02 万公斤,按照5 元/公斤计算,挽回直接经济收 入10.12 万元,挽回生态经济价值为131.52 万元,为我国黄连木种子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采用营林措施防治黄连木种子小蜂对今后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理论研究意义重大,对我国林 木病虫害综合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黄连木种子小蜂;发生规律;营林措施;防治 中图分类号:S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12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辉县市上八里镇的白古潭村、拍石头乡黑沟水村、南寨镇的西站村和凤泉区的凤 凰山森林公园,位于河南北部太行山东南麓。位于东经112°51′~114°19′,北纬34°17′~35° 51′。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 ,最高气温43℃,极端低温-23.6℃,≥10℃的 年均积温4298℃~4650℃,年均日照时数2374.9 小时,无霜期 192 ~244 天,年均降水量 640.4mm ~697.7mm ,,多集中在7、8、9 三个月,平均三个月降水448mm ,占降水量的65.6 %。 年均相对湿度 67%。该区属于太行山东部山地及山前丘陵地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主要母质类型为石灰岩,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及棕壤土等。pH 值6.7 ~6.9。植物种类繁多, 植被有天然次生栎类和灌木林、油松、侧柏、刺槐、黄连木、其它阔叶混交林及苹果、桃、 石榴、大杏、柿树、核桃、花椒及灌木林等,山区平均林木覆盖率24.22%。自然植被有山皂 角、黄荆、酸枣、黄栌、绣线菊、白草、羊胡草、地柏等植物组成,平均林木覆盖率42.1%。 黄连木面积21 万亩,123.2 万株,全部为天然林。黄连木多属天然次生林,有很小一部分为 人工林。主要分布在800m 以下的低山石灰岩丘陵区,适生海拔在300m ~600m 之间,其中 以阳坡和半阳坡较集中。黄连木在试验区生长良好,表现为极强的适应性,特别耐干旱、贫 瘠,在年降雨量500 ㎜~600 ㎜,土层厚度20 厚度20 ㎝左右的贫瘠山坡上都能正常生长结 果,在石滩、石缝、岸边、山坡等立地条件极差的地方都有黄连木大树分布,且生长结果良 好。黄连木在该区内生长结果良好,因采摘技术不当等原因黄连木结果有明显的大小年现象。 试验区黄连木生长良好 ,但黄连木种子虫果率达90%。 1.2 试验材料与设备 试验材料在试验地区域选定 10 年以上的结果黄连木树,作为供试黄连木的试验林。仪 器设备选用的有梯子、钢卷尺、皮尺、测树围尺、游标卡尺、测高仪、计算机、计算器、 GPS、照相机、摄像机等。 试验设计以我市黄连木种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黄连木种子小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 术研究关键的营林措施防治试验为重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