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信息需求分析 只有对信息需求真正了解,才能获得正确的检索结果。需求分析是在问题及其最终解决方案之间架设桥梁的第一步。分析清楚需求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依赖关系、主次关系等,需求优先级的排列,就能探索出描述这些需求的多种解决方案 。 几点启示 1、使用搜索引擎得到的零次文献较多,但这绝不是无用的文献,要善于从零次文献中获取有用信息,作为获取一次文献的线索。 2、写作论文必须依据一次和三次文献。著录格式则必须按二次文献的格式写作。 3、检索信息主要靠二次文献,因此,熟悉二次文献的著录格式和检索点非常重要。 4、三次文献是“关于文献的文献”,是最难写作的文献类型。论文文献综述恰恰属于此类。 3.根据信息源的编辑出版形式划分 图 书 连续出版物 特种文献 普通图书 工具书 期刊型书籍 报 纸 期 刊 科技报告 专利文献 学位论文 标准规范 政府出版物 产品资料 会议文献 小结:十大信息源 (1)科技图书 (6)科技报告 (2)科技期刊 (7)政府出版物 (3)会议文献 (8)标准文献 (4)专利文献 (9)科技档案 (5)学位论文 (10)产品样本 特种文献 第三节 信息检索途径与步骤 (一)信息检索的途径 1、文献外部特征的检索途径 (1)责任者途径(著者姓名途径) (2)题名途径(书名途径) (3)文献类型途径 (4)代码途径(序号途径) 以文献的编号为特征,检索文献的途径。根据一些文献类型的特有标识,如科技报告的报告号;专利文献的专利号、入藏号,合同号,技术标准的标准号;ISSN,ISBN等作为检索点。 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期刊[J](journal) (2)专著[M](monograph) (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4)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5)专利[P](patent) (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 (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8)科技报告[R](report) 各种文献的识别要素、特点与主要用途对比 类型 代码 识别(检索)要素 特点 主要用途 图书/ 专著 [M] 书名、著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总页数、ISBN等 内容系统、全面、论点成熟、可靠,但出版周期长,传递速度慢 ①系统学习知识; ②了解关于领域知识概要; ③查找某一问题的具体答案 期刊 [J] 期刊名称、期刊出版的年、卷、期、ISSN 能及时反映各学科的最新动向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①了解与自己的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查找必要的参考文献; ②了解某学科水平动态; ③学习专业知识 会议论文 [C] 会议名称、会址、会期、主办单位、会议录的出版单位 水平高、针对性强、发表快,观点可能不成熟,但内容新 ①做学术研究时,了解与自己的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查找必要的参考文献; ②了解某学科水平动态 学位论文 [D] 学位名称、导师姓名、学位授予机构 数据图表详尽、参考文献丰富、可得到课题研究综述、课跟踪导师的科研进程 ①科研开题前的文献调查;②博硕士撰写开题报告; ③学习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④追踪学科发展、研究过程 各种文献的识别要素、特点与主要用途对比 类型 代码 识别(检索)要素 特点 主要用途 专利 [P] 专利号、专利名称、发明人、申请人 数量庞大、报道快、学科领域广阔、内容新颖、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①在申请专利前查有无重复 ②开发新产品 ③了解某领域的技术水平及发展的最新动态 ④专利诉讼时查有无侵权 标准 [S] 标准级别、标准名称、审批机构、标准号、颁布时间、实施时间 能较全面地反映标准制订国的经济和技术政策,技术、生产及工艺水平,自然条件及资源情况等 ①产品设计、生产、检验;②工程设计、施工;③进出口贸易 科技报告 [R] 报告名称、报告号、研究机构、报告来源、完成 内容新颖、详细、专业性强、出版及时、传递信息快,但具有保密性,不易获取原文 ①了解与自己的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查找必要的参考文献;②研究尖端学科或学科的最近研究课题 报纸 [N] 报纸名称、报纸的出版日期(版次) 具有时事性、时效性、普及性、大众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速,传播范围广 ①找关于国内外或本地新闻;②找社论、评论、专家或者大众的观点;③大众的或者通俗类信息;④地方性或者区域性信息 政府出版物 出版机构、报告名称、报告来源 具有正式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