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预防与控制试题及答案.docx
外科手术部位预防与控制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30题)
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
A.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B.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C.器官/腔隙感染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
2.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一般消毒直径应()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答案:B
解析: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一般直径应≥15cm,以保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3.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最佳时间为()
A.术前24小时
B.术前0.5-2小时
C.术中
D.术后
答案:B
解析:术前0.5-2小时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能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4.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A.患者年龄
B.手术时间
C.术前住院时间
D.术后饮食
答案:D
解析: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住院时间等都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饮食一般不是直接导致感染的因素。
5.清洁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哪个情况下可不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C.患者为年轻人且身体状况良好
D.异物植入手术
答案:C
解析: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异物植入手术等情况通常需要预防用药,而年轻人身体状况良好不是预防用药的依据。
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答案:D
解析: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属于可能污染的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而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摘除术、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多为清洁手术,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7.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措施错误的是()
A.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B.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C.戴无菌手套前可以不进行外科手消毒
D.穿无菌手术衣
答案:C
解析:戴无菌手套前必须进行外科手消毒,以减少手部细菌,防止手术感染。
8.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不包括()
A.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
B.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
C.术中应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D.手术过程中频繁打开手术间门,增加空气流通
答案:D
解析:频繁打开手术间门会破坏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而保证手术室门关闭、遵循无菌技术原则、保证手术器械等达到灭菌水平都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9.清洁-污染手术是指()
A.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B.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C.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清洁-污染手术的定义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等。
10.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
A.开放式引流
B.封闭式引流
C.不用引流
D.以上都可以
答案:B
解析:封闭式引流可以减少外界细菌的污染,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是术中引流的首选方式。
11.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错误的是()
A.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B.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C.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D.患者术后可以随意离开病房活动
答案:D
解析:患者术后身体较为虚弱,随意离开病房活动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不利于手术部位的恢复。
12.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来源不包括()
A.患者自身皮肤
B.手术室空气
C.手术器械
D.患者术后的饮食
答案:D
解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