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烟雾山”民间多神信仰聚集地的形成及其整合控制.doc

发布:2018-06-04约8.5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烟雾山”民间多神信仰聚集地的形成及其整合控制   “烟雾山”,又名 “烟雾山”、 “乌鸦山”,位于豫东黄淮平原,嵩山山脉余支,隶属 F 县韭园镇后郑村,今只留下一高出地面二三十米、南北宽100 余米、东西长 1000 余米的狭长土岗,加上山门广场、斜坡,共约 400 亩地,为古桐邱城遗址。   春秋以来即建有庙宇,战乱时为民众结寨避难之所。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由民间募集、民间管理,逐步建起了山门、戏楼以及一些仿古建筑的大殿 (庙) 。现从南至北有 14 座,依次为: 将军殿、老君殿、三官殿、关王殿、三仙殿、地藏王殿、奶奶殿、祖师殿、圣公殿、圣母殿、龙王殿、玉皇殿、人祖殿和老母殿等,分别供奉各路神仙,供人朝拜。农历初一、十五,山上山下进香朝拜的善男信女接连不断,尤其农历三月庙会时,来自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赶庙会的人,每日竟达数万,热闹非凡。   “烟雾山”这种几乎囊括各种民间敬拜神灵的乡间聚集地现象,在中原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该地与河南的 “神洞”、河北的 “梨区”等地的民间诸神信仰聚集现象,有一定的相似性。 “庙会,可以觇世变”。结合当地乡村社会的生态系统,考察这种民间多神信仰聚集地的形成过程及其整合控制方式,无疑可以深化对当今乡村社会及其现代化转型的理解。   一、众生与诸神群像   “烟雾山”大殿前均有砖砌的香火坑或巨大的铸铁香炉,里面满满的灰烬和袅袅的香烟体现了神前人气旺盛。其中有殿门侧落款刘明的人留下这样四句话: “门里有老的女人坐着,照例有蒲团和功德箱; 也照例供奉着君、母、爷、奶、菩萨、龙王之类的神灵,或横眉冷对或慈眉善眼默默地接受着人们或真或假虔诚的膜拜。”   1. 众人需求各不同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通往烟雾山的路上,信男善女,络绎不绝的。一些虔诚的信徒打着黄色的旗帜,组成敲鼓打锣的方队前往朝拜……离山脚三四华里,只见成排的电车、摩托车、面包车、小汽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停靠在路边,一直绵延到山脚下。走到山前,但见香客如织,人声鼎沸。不断涌动的人流旁边,有卖烤红薯、大饼以及小玩具等东西的,但更多的是卖香、纸的。 香客在各殿进进出出,或烧香焚纸钱,或磕头作揖,或默立祈福,或放鞭炮……这庙会上的人,大致可以分为烧香的,摆摊的,看戏的,看风景的,乞讨的等几大类,但烧香拜神的人数占绝大多数。众多的香客,从年龄段上看,以中老年人,尤其中老年妇女居多,而且多数带着小孩; 进一步从衣着打扮、言语谈吐观察,应该是农村留守群体; 根据口音,结合随机访谈,可以推断出大多数人来自附近县、乡,但也有来自更远地方的。如一群老人,竟然来自 100 多公里外的开封。   从香客的表现看,除了凑热闹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带着 “问题”(心愿、要求等) 而来的,众人都说灵就行,至于这里的神有什么来历,并不重要。如开封来的一群老人,都不知道这个烟雾山的具体来历,只是慕名而来烧香拜佛 (神) ,祈福求安。   卦摊的幌子当能涵盖众人的心愿诉求: “求子、求财、求医、问药,学运、财运、官运、运气、阴宅、阳宅、婚姻。”大殿后墙上的留言,应该是香客们的心愿写照: “让 XXX 打工挣到钱”、“XXX 考上名牌大学”、“XXX 与 XXX 幸福美满”、“明年好运”……人丁兴旺、财运亨通、官运亨通、健康长寿、夫妻和美等是我们心中的梦想,但这些梦想却不易实现。一者这些都是众人竞相追逐的东西,或者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再者,这些东西的获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单单依靠自身乃至家族的力量,往往难以达到目的,故而,借助神灵的力量,也算是一种寄托、希望。   2. 诸神功能不一般   “神由人设”。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神供人敬拜。“烟雾山”上,各路神仙杂陈: 送子娘娘、人祖爷、龙王爷、观音菩萨、不知名的将军、五路财神、善家神、天坡 (波) 府杨家将、石敢当、药王爷、土地神等等,但凡民间所有,在这里应有尽有。庙会期间,甚至可以看见在空地上放一破纸箱,里面放一个半尺高的白瓷财神像,也有人膜拜、烧香、奉功德钱。   这里,传统神祗结合时代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财神要保佑出门打工挣到钱; 人祖爷、送子娘娘保佑生了女孩,再生个男孩; 土地爷不仅保佑一方平安,还要保佑庄稼丰收; 善家神要保佑家庭和睦,尤其是在外打工、做生意的老婆 (老公)不能有外遇……恰如老母洞门前对联所言: “四方之中能保全,老少在外保平安”。   既有所需,便有所求,但有所求,神祗便被赋予此种神通。需要的多,全能神 (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尤其是观音菩萨、包青天也被宣传为全能神,其实就是说,无论你有何求,该神祗均能所应) 、专业神便多。于是各路神仙齐聚此地,被轮流膜拜———庙会期间,每座殿前,无不是青烟袅袅、纸灰乱飞、人流拥挤,人们竞相在神像前上香烧纸、心中默念、虔诚膜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