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汇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庆阳市镇原县中原乡田站村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概 况
田站行政村位于中原乡西部,地形山、塬兼有,以塬面为主。总土地面积2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70亩,有人饮机井5眼。辖大庄、杨家、原畔、小庄、贺涧、老虎山、陕岭、老庄、疙瘩李、圈沟、浅洼、田站12个村民小组,836个农户,3571口人。修建集体农庄1处,共61户。该村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养殖、地膜粮食、劳务、苹果为主的产业格局。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71元。
第二章 农村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农村环境现状
(1)村部、院落周围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环境卫生“脏、乱、差”;
(2)村道及农田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随处堆积,村容村貌不整洁;
(3)人饮机井周围环境卫生差;
(4)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内现无固体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2)水源地未保护;
(3)村民环保意识普遍淡薄,农村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第三章 建设方案及主要内容
3.1 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示范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示范区域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及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改善,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具体目标为:通过项目实施,使示范村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洁,绿化、美化指标有大的提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村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到达到85%以上,成为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和省级生态村。
3.2生活垃圾收集与集中处理工程
以村民小组为垃圾收集单位,平均7户左右设置1个分类式垃圾箱,每组设立1个垃圾收集转运箱,配置2辆人力垃圾保洁车,并配备2名保洁员收集本村民小组生活垃圾。每个村民小组新建垃圾收集屋1座,用以收储废旧地膜、棚膜等。地膜、棚膜由废旧公司回收,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依照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置模式:户保洁(含分类)—村收集—乡压缩转运—县处理。
本方案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的工作流程为: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入垃圾桶→保洁员收集转运→垃圾转运箱→专用车辆清运→镇原县垃圾填埋场填埋。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3.2.1规模确定
按每人每天生活垃圾量0.7公斤计算,中原乡田站村每天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生活垃圾量=3571人×0.7公斤/人
=2499.7公斤
≈2.5吨
年生活垃圾量=2.5吨/天×365天
=912.5吨
根据预测,确定田站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模为2.5吨/天。
3.2.2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内容
(1)新建垃圾收集屋12座。
(2)设置分类式垃圾箱120个。设计规格为1.00×0.40×1.00m3,材料选用钢制品。
(3)设置垃圾收集转运箱12个。设计规格为1.2×2×0.8m3, 钢结构,式样美观大方。
(4)购置人力垃圾保洁车27辆。设计规格1.2×0.8×0.6m3,容积不小于0.576m3,材质为钢制,要求带盖密封。
3.3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将田站村的人饮机井、水塔划定为水源地保护区,在每眼机井周围设置边长25米的方形铁丝围网对水源地进行保护,网高1.5m,并设置饮用水源保护标志警示牌。
3.4 环境宣传建设工程
在村部所在地设立规格为200×160cm的项目建设公示牌和饮用水源宣传牌各1面。
第四章 建设时间及实施进度
4.1建设时间
本项目的建设时间为2013年6月——2013年11月。
4.2实施进度
本项目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主要完成项目申报、实施方案编制、评审及招投标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做好规章制度的完善及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2013年11月),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自查自验、整理项目实施资料,申请省市验收并开展环境成效评估。
第五章 保障措施及后期运行工作方案
5.1保障措施
5.1.1成立机构,细化分工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以乡为单位实施,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协调及项目建设内容的落实。村委会监督项目的实施并负责筹建农村环境保护协会,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培养村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促进村民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
5.1.2公众参与,舆论监督
建立农村环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