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教学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教学指导书
CCC认证现场审查
(一)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
? 涉及的范围
? 涉及的要素(全要素)
? 涉及的部门
(二)现场审查主要工作流程
? 首次会议
? 介绍审查组成员;
? 介绍审查目的,依据和范围;
? 介绍审查程序和请对方确认审查计划;
? 作出保密承诺;
? 对工厂提出配合要求;
? 请工厂代表简短介绍情况。
? 现场参观
? 目的:对工厂有概括了解,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审查计划。
? 注意:
1) 控制时间和范围;
2) 参观过程也是一种审查;
3) 适时调整计划。
? 现场审查
? 按生产过程审查
? 按部门审查
? 审查组内部会议
? 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向工厂通报审查情况和宣布审查结论。(三)现场审查的要求
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1.1 人员职责
1.2 资源要求
与第三章的“1. 职责和资源”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的重点是:
? 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确定质量活动相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是否建立;
? 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确定质量负责人是否有能力履行职责;质量负责人履行其职责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具备;
? 通过交谈和现场验证确定工厂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否具备。
1.3 文件和记录
与第三章的“2. 文件和记录”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至少确定以下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符合性和适用性:
? 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
? 相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涉及的标准;
? 程序文件,至少包括以下程序:
? 认证标志控制;
? 文件和记录控制;
? 采购和进货检验;
? (生产)过程控制(必要时);
?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 仪器设备校准和检定的程序;
?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内部审查程序;
? 产品变更的控制程序。
? 质量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记录:
? 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和管理的记录;
? 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 运行检查记录;
?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记录;
? 仪器设备校准记录;
? 不合格品处理的记录;
? 内部审查报告、内部审查后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投诉记录。
1.4 采购和进货检验
与第三章的“3. 采购和进货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通过交谈、查阅文件和现场确认来确定所有措施是否能满足确保采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 工厂是否制定了选择、评定和管理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供应商的程序;
? 工厂选择和评定的供应商的名录以及过程记录;
? 通过查阅记录,了解工厂是如何评价、选择供应商,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是否有效;
? 工厂是否制定了关键件的检验和验证程序以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通过查阅记录,检查工厂是否对采购的关键元器件进行检验.对供应商检验的关键元器件是否验证,是否定期对关键元器件进行确认检验;
? 检验/验证程序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能满足整机产品认证的要求;
? 通过查阅记录,检查检验/验证和确认检验活动以及关键元器件一致性控制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 如果工厂自己对关键元器件进行检验,还应对工厂的检验资源,包括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术能力、配备的仪器设备及其校准状态、以及环境条件进行检查;
? 工厂是否按规定保存了关键元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
? 现场指定试验;
? 关键件的核查。
1.5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与第三章的“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 工厂是否识别了关键工序,并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受控。尤其要注意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工序,如,焊接电源线,波峰焊,关键螺钉的紧固等;
? 是否为这些关键工序制定了作业指导书。没有作业指导书时,检查员应判定是否能对关键工序的操作结果进行稳定控制而不影响认证产品的质量。作业指导书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图画,照片等;
? 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检查关键工序操作人员是否能按相应的要求熟练、准确的操作;
? 工厂是否明确规定了需要进行监控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如有,应检查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监控措施,并确认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 工厂是否建立了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在现场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维护保养记录;
? 生产现场是否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如有,检查这些特定的环境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1.6 例行检验
与第三章的“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 工厂是否制定了例行检验程序,程序中规定的例行检验项目、检验条件是否满足认证实施规则的有关规定;
? 实际操作的符合性,如试验应力施加部位,样品状况,试验工位和布局等;
? 仪器设备校准情况,运行检查情况;
? 例行检验记录(以抽查过去的记录为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