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答题技巧.pdf

发布:2017-05-12约4.1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的共产党相继被赶下台,罗马尼亚的事变更具有突发 性,1989 年 12 月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在东欧政局动荡中,民主德国的变化和两德统一 最为引人 注目,1990 年10 月3 日,民德加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使用联邦德国的国名、国旗和货 币以及政治经 济制度。 随着东欧的剧变和两德统一,华约组织难以为继。1991 年 4 月 1 日,华约组织宣告解体。6 月28 日,经互 会宣告解散。战后苏联在东欧苦心经营的政治、经济军事集团全部瓦解。东欧的剧变是苏联衰 落和政策转 向的产物。反过来,东欧的剧变又进一步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是苏联失去了二战后在欧洲 获得的势力 范围——苏联同北约之间的缓冲地带,苏联的前沿防线一下子从东西欧交界处退回到苏联同东 欧的边界。 与此同时,苏联迅速走向解体。到1991 年12 月,苏原有的15 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外均宣 告独立。12 月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8 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 月21 日,俄等11 年国家 首脑会正式 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至此,苏联宣告彻底解体。两德统一、华约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标志 着两极格局 的正式终结。 国际格局转换的特点 第一,与以往不同,这次格局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从法国大革命以来,世界格局历经 沧桑,发生 过多次变化,其中突出的有3 次。第一次是拿破仑战争失败后形成的“维也纳体系”;第二次 是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 这几次格局 转换,都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而这次格局的解体是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自行解体造成的。也 正因为如此, 这次格局转换更加复杂和不明朗,也更加充满了危机、不稳定性核不确定性。 第二,全球层次的缓和与地区层次的动荡并存。有人称其为大缓和小动荡的“热和平”(Warm Peace)。随 着苏联的解体,美俄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原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和争夺 世界霸权, 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局势一直处于战争边缘的状态不复存在,国际安全环境大为改观,世界大 战,特别是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核大战的威胁和大国之间武装冲突的危险已大大减少,原来以两霸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大多已经 缓解或得到 政治解决(如阿富汗、柬埔寨、中东等)。国际裁军有了突破性进展。美俄签订了第二阶段削 减战略武器条 约。从全球层次看,整个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各国都把主要精力转向国内的经济发展上。然而, 天下并不 太平,由于历史遗留的矛盾、冷战遗留的矛盾和新的大国争夺的矛盾,以及民族、宗教、种族 矛盾等,地 区性的冲突接连不断。如前南斯拉夫内战、前苏联一些共和国的冲突以及非洲地区的动乱等。 这些冲突和 战争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有的学者认为,如这些动乱得不到控制,有可能演 变成全球性 动乱。如布热津斯基在其《大失控和大混乱》一书中曾描绘了一个大动乱地带,他说:“激烈 动荡的漩涡的 地理界限可在欧亚大陆的地图上划成一个长椭圆形,它从西向东,由亚得里亚海到巴尔干各国, 一直到中 国新疆地区的边界;由南向北,环绕波斯湾,包括中东部分,南面的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 和北面的俄 罗斯——哈萨克边界的全部中亚地区,一直到沿俄罗斯——乌克兰边界。”在这个地带中,民 族、宗教、种 族、边界冲突不断,此起彼伏,使用局势变得极其为复杂。这种看法未免过于悲观,事实上, 冷战后在欧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亚一些地区出现的动荡,大都是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余波,主要发生在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从全 局看,当前 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 第三,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制约,这次格局转换的进程和方式很不平衡。冷战时期,欧洲从军事、 政治到经 济都是典型的两极结构(几个一分为二)。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欧洲首当其冲受到最大的影 响,成为世界 旧格局坍塌震荡的中心。东西方冷战对抗的终结同时也揭开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