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GHz单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4 卷 第 1 期 核 技 术 Vol. 24 , No. 1
2001 年 1 月 NUCL EAR TECHN IQU ES January 2001
2. 45 GHz 单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
丁俊章 赵玉彬 刘占稳 赵红卫 袁 平 曹 云 雷海亮
张子民 张雪珍 张 汶 郭晓虹 王 辉 冯玉成
李锦玉 马保华 高级元 宋 沛 李锡霞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730000)
( )
摘要 描述了一台 2. 45 GHz 单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 ECR 离子源的原理、结构与应用。介绍了
其微波系统与磁场结构。在微波输入功率约 600W , 引出高压 22kV , 引出孔径为 6mm 时 ,该离
子源的总束流 I ( H1 + + H2 + + H3 + ) 可达 90mA 。
关键词 ECR 离子源 ,微波 ,等离子体频率 ,永磁体
中图分类号 TL503. 3
( )
电子回旋共振 ECR 离子源是一种无阴极源。它具有电离度高 ,形成的等离子体密度高 ,
束流强度大 ,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对 2. 45 GHz 全永磁单电荷态 ECR 源 , 所用微波频率在工
业通用频率段 ,无需强的共振磁场 ,采用永磁体减小了源体的体积。这些特点不仅降低了离子
源造价 ,而且能长期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离子束。在离子注入、离子刻蚀、薄膜技术、辐照育种、
材料表面改性、离子束沉积等工农业、医学与科研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 离子源的结构及原理
离子源的结构如图 1 所示。等离子体弧腔采用双层结构 ,用去离子水循环冷却 , 内径为
7cm ,长 7cm 。引出采用加速- 减速电极系统 ,加速和减速间隙分别为 6mm 和 3mm 。产生的
单电荷态离子先经过 6mm 单孔等离子体电极 ,再通过吸极引出。吸极加负电位 ,它与地极
之间的电场可阻止束流路径中的电子被反向加速至离子源内。工作气体通过微波窗旁两个进
气孔进入腔体。
在离子源腔体内 ,轴向磁场由永磁铁与三个辅助线包产生 ,当馈入微波频率与电子在磁场
中的拉摩回旋频率相等时会产生共振 , 电子获得能量,从而使腔体内的工作气体电离形成等离
子体。共振应满足
( )
f ce = 28 B 0 1
( ) ( )
式中 ,f ce为电子回旋共振频率 GHz ; B 0 为静磁场磁感应强度 T 。当 f ce 为 2. 45 GHz 时 ,按
( ) - 2
1 式 , B 应为 8. 75 ×10 T 。实际在等离子体腔内 , 由于受到等离子体密度和回旋电子的去
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 电子会在 B 0 为 8. 75 ×10 - 2 T 附近形成共振并吸热。等离子体加热与
其密度及静磁场之间的关系即 CMA 图见文献[1 ] 。这是经典加热理论得出的结果 ,但对于低
温等离子体的加热来说 ,所显示的许多趋势仍是正确的。当电磁场沿磁场降低的方向向电子
( ) ( )
回旋共振区域传播时 ,非寻常波 X 波 被反射 ,只有右旋极化波 R 波 在这种条件下能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