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案3课时.doc

发布:2017-04-20约8.83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生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后,引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限度,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但外界条件的改变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波、以及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等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反应的快慢。催化剂的使用同样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在可逆反应中,一定条件下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移动,这是反应的限度问题。从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优化工业生产的条件的选择。 (二)知识框架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优化化工生产条件的重要依据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平衡) 化学反应的的快慢 (化学反应速率) 化??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建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与旧教材相比,降低了知识要求和难度。更简洁、易懂,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平衡移动 3、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4、通过“硫酸制造工业的发展”“催化剂和化学工业”等资料介绍,使学生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生产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半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 2、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通过对化工生产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对照实验和半定量实验的实验方法,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如何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哪些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从实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进行得很完全?化学平衡是一种什么样的平衡体系?如何优化化工生产的条件? 2、将学生每4-5人编为一组,设计“活动·探究”的实验方案。 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分析类比、实验探究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镁、锌和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质疑】1、镁、锌和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生活或学习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反应是较快的、哪些反应进行缓慢? 2、实验室制氧气为什么要使用二氧化锰? 【讨论】学生讨论思考上述问题。 【引入新课】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点评】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 【板书】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阅读并质疑】阅读教材39-40页“联想·质疑”,如何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在硫酸的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硫氧化生产成三氧化硫要选择一定的温度、催化剂是为了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说明条件的不同对化学反应有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呢? 【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快慢 【媒体显示】“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实验设计: 【思考、讨论并质疑】从所给试剂分析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为什么三种金属的表面积要大致相同?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探讨化学反应快慢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学生设计】学生讨论、分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