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众自由意志观及其与决定论相容性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民众自由意志观及其与决定论相容性的研究
关键词:
自由意志;决定论;相容论;不相容论
自由意志争论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诞生于哲学的科学心理学继承了对它的思考,围绕人是否真正具有自由意志、心理学是否需要自由意志这一概念,心理学家们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心理学家逐渐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上心理学的任务应该更多在于探寻相关的心理机制,由此出现了与自由意志心理过程有关的一系列研究。近年来,这一问题重新引起了关注。
1 自由意志观的早期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围绕自由意志观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考察了自由意志观的构成及其与责任归因、惩罚态度、控制点之间的相关。最初的研究对大学生和其他成人进行了深度访谈,考察了他们对“自由、责任、遗传、环境”在一般意义与一些特殊情境下的用法\。结果表明,多数被试在相信行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同时,也认为人们基本上还是自由的,应为自身行为负责,不过个体自由与所负责任大小随其所处情境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发现被试使用了各种不同的自由、责任定义来进行辩护,很少认为二者彼此冲突。
随后的研究者编制了自由意志观自陈量表,根据得分高低分别将被试分为自由意志论者或决定论者。研究者进一步请被试判断,做出了某种违法行为的个体是否应该受到惩罚。然而不同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较早有研究发现决定论者比自由意志论者更具有惩罚性\,随后的研究却表明自由意志观与惩罚态度之间并没有可靠的相关\。an等\考察了自由意志观与控制点之间的关系,研究预期决定论者更倾向于外控点,但结果却发现自由意志观量表得分的高低与外控点只存在低相关,这表明个体具有外控点不等同于相信决定论,而相信自由意志也并不等同于具有内控点。
针对已有研究结果并不一致,Stroessner等\认为,这是由于自由意志观中对决定论的态度存在多个维度。从逻辑上严格来说,不相信决定论并不意味着就相信自由意志。他们通过研究证实,自由意志观是独立的维度,明显区别于非决定论,而决定论的态度也并非单一维度,至少包括心理社会决定论与宗教哲学决定论这二个维度,同时可能还有基因或生物决定论维度,而在外控点得分上,宗教哲学决定论者比心理社会决定论者得分更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自由意志观本身及其与惩罚、内外控点之间的关系比预先设想的还要复杂,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自由意志观的新近研究
2.1 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
早期研究通过自由意志观量表来区别被试属于自由意志者或决定论者,新近研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在这类研究中,被试首先阅读一段描述材料,其中的物体或个体做出了某种运动或行为,然后再回答与自由意志观相关的问题。根据不同研究需要,描述材料也各不相同。
在一项研究中,Nichols\考察了四、五岁儿童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态度,是否认为行动者能够做出其他行为。结果表明,在物理事件与个体的消极行为之间,被试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他们认为物理事件不得不发生,而人的选择却不是被决定了的,人有自由意志。但是被试在个体的中性行为与物理事件之间的回答却没有显著差异。由此研究者提出,比起物理事件,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人的选择是非决定论的。不过该研究选取的被试数量太少,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验证。
对于以上结果,Turner等\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认为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并不在于人们认为个体选择与物理事件过程之间存在根本的不同,而是因为人们认为某些复杂事件和简单事件之间存在不同。人们认为个体的选择是非决定论的,这是因为选择的复杂性,人们认为复杂过程(包括一些人类的选择与物理事件过程)就是非决定论的。Turner等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虽然多数人可能相信某些简单物理过程是决定论的,但并不认为所有物理事件过程都是决定论的,而人的行为就是非决定论的。由此研究者的结论是,儿童可能认为不同类型的物理过程(如简单与复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某些复杂物理过程与人类选择之间存在明显相似之处。
2.2 自由意志观的形成
尽管对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问题,民众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不过随即另一个相关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既然至少有部分人的确认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那么这种观念是如何起源的、它在早期生活中又是如何获得的?虽然对这些问题还知之甚少,也缺乏系统的研究,但是有学者认为人们在幼儿时期就获得了行动者因果关系观,即行动者是行为产生的原因,行动者对某一行为本可以做出其他行为。目前学者们主要提出了四种途径来解释儿童如何获得了行动者因果关系观\。
2.2.1 第三人称的学习
这种观点将儿童视为顽强的自学者,更关注儿童如何通过观察外部世界以获得学习,认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