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7故事二则《纪昌学射》(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2-23约3.0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7故事二则《纪昌学射》(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7故事二则《纪昌学射》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属于文言文阅读。本课通过讲述纪昌学射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内容与课本关联性紧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习惯。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古代射箭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培养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升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文言文词句,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比喻和寓言;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文学价值。

解决办法:1.通过注释、字典和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句;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为,体会人物品质;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4.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突破语言品味和文学价值理解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射箭模型、箭矢)。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电子书包或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网络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图片资料、文言文学习软件。

4.教学手段:板书、PPT演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朗读比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古代射箭比赛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射箭的技巧和重要性。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之前学习的文言文知识,如《孔子学琴》等,回顾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纪昌学射》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关键句子,如“纪昌学射,三年不窥园”,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故事中纪昌学习射箭的过程,让学生分析纪昌的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用文言文形式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体现纪昌的品质。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个别指导学生,纠正文言文的书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强调纪昌的品质和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纪昌的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纪昌学射》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纪昌学射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2.你认为纪昌的品质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鼓励学生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射箭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射箭的乐趣,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射箭技巧和纪昌的品质。

-邀请专家或家长参与,分享射箭文化和技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7.教学反思(课后):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古代射箭文化:介绍中国古代射箭的历史、礼仪和技巧,如《射经》中的射箭规范。

-文言文阅读技巧: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理解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名人学习故事:收集一些古代名人学习的故事,如孙敬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借光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一些与射箭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诗经》中的射猎诗篇。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射经》等古代射箭文化著作,了解射箭的历史和技巧。

-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查找与文言文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收集到的古代名人学习故事,并分析其中的学习精神。

-鼓励学生阅读《诗经》等文学作品,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尝试翻译其中的诗句。

-安排学生参观射箭博物馆或射击场,亲身体验射箭的乐趣,加深对射箭文化的理解。

-设计一份关于古代射箭文化的手抄报或小论文,让学生通过研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组织一次以“古代射箭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或校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