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建设金银花生产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设金银花引进生产示范基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项目摘要
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 金银花是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温带及亚热带树种,适应性很强,喜阳、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壤上生长最佳,根系发达,生根力强,是一种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处都可种植。萌蘖性强,茎蔓着地即能生根,每年春夏两次发梢,在当年生新枝上孕蕾开花。药理上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加强防御机能、降血脂、抗内毒素等作用。我县各镇均分布有金银花,属华南忍冬,为春季开花,农户历来对金银花野生资源采收利用为凉茶饮料原料之一。
***自2007年开始从山东等地方引进木本型四季金银花进行试验表证,选育了“碧丰一号金银花”,株型表现灌木型,茎枝粗壮,叶片厚大,叶色浓绿,绒毛多,节间短,徒长枝少,结花枝多,花蕾一般长4.9厘米,最长达6.5厘米,花针大,千针鲜花重310克(大毛花120.4克),抗旱耐涝,耐寒性强,高抗病虫害,有效成份高。产量高,3-4年生密植丰产园,亩产干花150-200公斤。发展碧丰一号金银花引进生产示范,加快碧丰一号金银花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丰富我县南药资源,加快南药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广东凉茶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加快农民脱贫奔康步伐,对我县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和绿色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拟在***建设200亩碧丰一号金银花引进生产示范基地,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建设,***茶业有限公司协助建设。项目建设200亩示范基地、建设10亩苗木繁育基地、引进70000株苗木。据预算项目总投资需98.6万元,企业自筹资金68.6万元,申请省农业厅给予立项扶持解决缺额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提供种苗引进、繁育基地建设方面的扶持。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由***农业推广中心负责试验、示范、管理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农业局。现有干部职工20多人,有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农艺师10人,技术力量雄厚;办公室、培训室、等共计1200平方米。该中心的主要职能:一是制定全县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负责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技术培训、指导、信息服务,三是负责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
项目协助单位: ***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注册资金50万元,公司主营业务是南药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和深加工,已获得 “***农业龙头企业”称号,正在申报“***农业龙头企业”,是一家“药食同源”食品生产企业,现有厂房3000M3,拥有一批GMP体系认证制药设备和标准生产车间,拥有“碧绿然”品牌50多个品种的产品注册商标,已获得国家凉茶行业“QS”质量安全认证。公司建立了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公司2010年末资产总额1037.4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38.83万元、流动资产798.64万元、所有者权益554.46万元、实收资本50万元、负债总额481.99万元、销售(营业)收入2305.68万元、净利润177.5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22.82%、投资报酬率7.57%、资产负债率46.46%、流动比率1.67、速动比率1.09。银行信贷信用良好。
三、项目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确立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并不断加以强化和深化。2004年至今已连续6年下发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地处贫困山区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84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
***是我省南药药材重点产区之一,中医药历史悠久。***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生产,将南药产业已经纳入***山区乡镇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之一。**以其特有的山区环境,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南药发展潜力巨大。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引导当地企业和农户进行金银花的引进种植,加强无公害生产,可以有效地保证**凉茶原料生产基地的优势,塑造**凉茶原材料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可持续地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省南药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发展金银花生产这一绿色环保项目,实现产品深加工产业和绿色食品新兴产业的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梅州“绿色经济崛起”工作思路,符合**发展实际,符合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是“中国仙草之乡”、“广东脐橙之乡”、“广东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