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重点.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药剂学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中药药剂配置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监控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剂型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
中成药 :为中药成药的简称,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
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
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新药 :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
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
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 :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
品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或非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的芽孢全部杀死的操
作
防腐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操作
F0 值 :一定灭菌温度, Z 值为 10 度产生的灭菌效果与 121 度 Z 值 10 度产生的灭
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浸出药剂 :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 直接制得或再经一
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和外用
煎膏剂 :药材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胶束,胶团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 当浓度较大时疏水
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体
临界胶束浓度 :开始形成胶束时溶液的浓度
增溶 :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使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芳香水剂 :指挥发油或其他挥发性芳香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溶液
反絮凝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 使絮凝状态变成非絮凝状态, 这过
程成为反絮凝
絮凝 :混悬剂中如果加入适量电解质, 可使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 此时微粒成疏
松的絮状聚集体,经振摇又可恢复成均匀的混悬剂的现象
注射剂 :俗称针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以
及供临床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热原 :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广义热原包括细菌性热原,
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性热原
表面活性剂 :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
助溶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加入第二种物质而增加其在水中溶解度的现象
软膏剂 :药物,药材细粉, 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剂型
眼膏剂 :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制剂 :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粒密度 :除去粒子间的空隙, 但不排除粒子本身的细小空隙, 测定其容积而求得
其密度,亦即粒子本身密度
冷冻干燥 :将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
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目的一种方法
絮凝剂 :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 可使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 微粒形成疏松
的絮状聚集体,所加入的电解质成为絮凝剂
干燥喷雾 :将液体物料浓缩至适宜的密度后, 使雾化成细小雾滴, 与一定流速的
热气流进行热交换,使水分迅速蒸发,物料干燥成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方法
低共融现象 :两种或多种药物经混合出现湿润或液化现象
反砂 :有些煎膏剂在贮存一段时间后,常有糖的结晶析出,俗称反砂
自由粉碎 :为了使机械能尽可能有效的用于粉碎过程, 应将已达到要求细度的粉
末随时分离移去,使粗粒有充分机会接受机械能的粉碎方法。
湿法粉碎: 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 常规粉
碎设备:柴田式粉碎机,万能磨粉机,球磨机 ( 要有适当的转速才能获得良好的
粉碎 )
极细粉: 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过九号筛不少于 95%的粉末。
混合 :指将两种以上固体粉末相互均匀分散的过程或操作。
潜溶性 :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其在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