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拖2总体设计分析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① 油箱容积 : 根据最大行驶里程确定。 200~600km; 总体布置 6.油箱、备胎、行李箱、蓄电池的布置 ② 位置:远离消声器和排气管: 300mm。 距裸露的电器开关及接头: ≥ 200mm。 ③ 布置:远离乘员箱和发动机箱,一般布 置在行李箱内或货车的纵梁上。 ④ 材料: 油箱 总体布置 6.油箱、备胎、行李箱、蓄电池的布置 ① 行李箱内或立于行李箱侧壁或后壁。 ② 货车:车梁中部货箱下或车架尾部下方。 备胎 总体布置 6.油箱、备胎、行李箱、蓄电池的布置 ① 布置在最后面。 行李箱 中级轿车:2.5L 0.4 ~ 0.7m3 高级轿车:4.0L 0.7 ~ 0.9m3 总体布置 6.油箱、备胎、行李箱、蓄电池的布置 蓄电池 普通型 免维护型 干荷型 总体布置 6.油箱、备胎、行李箱、蓄电池的布置 ① 应与起动机于同侧,拆装方便,接近性 好。 ② 货车上应与油箱分别放在两侧,对称布置。 蓄电池 总体布置 6.油箱、备胎、行李箱、蓄电池的布置 ① 乘用车:仪表板右侧。 ② 轻型车:车顶前部。 空调 ③ 后置大客车:冷凝器置于发动机前,蒸发 器置于车顶。 舒适、安全、适合人体特性要求。 总体布置 7.车身内部布置 人体尺寸的分布规律 人体百分位数 总体布置 7.车身内部布置 第10百分位—矮小身材;第50百分位—中等身材; 第95百分位—高大身材; 操纵机构和空间位置的布置: 总体布置 7.车身内部布置 轿车车身 根据轿车的级别设计 总体布置 28个参数 货车车身 GB/T11563 载货汽车驾驶员操作位置尺寸 总体布置 36个参数 客车车身 运输区间 总体布置 21个参数 ① H点和R点 座椅调至最后、最低位置时的胯点。 R点:理论 H点:实测 水平:30mm 铅直:20mm 靠背与设计值: ≤3° 总体布置 8.轿车外廓尺寸确定 座椅高度和靠背角度。 ② 顶盖纵向轮廓线的确定 100~ 135:车顶内饰线高度。 15 ~25:隔层、钢板、蒙面等厚度。 20~40:上凸曲面尺寸。 汽车顶面横剖面上的最高点。 总体布置 8.轿车外廓尺寸确定 座椅高、长两个方向平均值。 总体布置 8.轿车外廓尺寸确定 ③ 顶盖横向轮廓线的确定 顶盖的横向轮廓线:由左右乘务员头部上方顶盖的点,再加上顶盖纵向方向轮廓线上的点即可画出。 ④ 车身横截面 由顶盖、车门、地板的外形来形成。 总体布置 8.轿车外廓尺寸确定 雨刮器 后视镜 电动升降器 ④ 车身横截面 由顶盖、车门、地板的外形来形成。 总体布置 8.轿车外廓尺寸确定 雨刮器 后视镜 电动升降器 9.安全带的位置 两点式:限制下身位移,后排座位。 三点式:多采用。 α:45°±30° 带宽:350mm 总体布置 9.安全带的位置 总体布置 卷收器 锁扣式 10. 安全气囊 总体布置 成员气囊、驾驶员气囊、侧气囊、 膝盖气囊、脚踝气囊、肘部气囊等等。 布置:转向盘或者乘员前部的仪表板内。 作用:隔离;阻尼。 减少43% ~ 46% 10. 安全气囊 总体布置 10. 安全气囊 总体布置 控制器 点火器 早期:①数量有限; ②个头大; ③一次完成。 现在:①多级打开; ②气囊漏气; ③小型化。 40~50km/h 气囊作用时间 正面:0.1s; 侧面0.2~0.3s 。 运动校核 1、从整车的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的检查。 目的: 2、具有相对运动的两部件是否相互干涉。 3、对整车完成运动正确性检查。 1、转向轮在跳动和转向过程中与翼子板,转向杆系之 间的运动关系; 校核主要方面: 2、后轮跳动时与翼子板之间的运动关系; 4、转向传动机构与转向轮悬架导向机构所产生的转向 干涉;杆件 运动校核 3、传动轴随后轮跳动时是否产生运动干涉; 5、制动时前轴扭转产生的转向干涉——侧偏; 6、可翻转的驾驶室翻转时连接驾驶室和车架之间杆件 和软管的运动轨迹; 7、半挂牵引车主、挂车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8、自卸车举升机构的运动校核。(加限位器) * * * * * * * * 驾驶室分为: 长头 平头——常用 短头——少用 (三)货车车身形式 车身形式 货车车厢的分类: 通用车厢 专用车厢 (三)货车车身形式 车身形式 平板 低栏 高栏 (三)货车车身形式 车身形式 (三)货车车身形式 车身形式 (三)货车车身形式 车身形式 §1-6 轮胎的选择 一、轮胎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1、动力性; 2、经济性; 3、通过性; 4、操纵稳定性; 5、制动性; 6、行驶安全性; 7、汽车的承载能力。 1、足够的负荷能力和速度能力; 2、较小的滚动阻力和行驶噪声; 3、良好的附着特性和质量平衡; 4、耐磨损、耐扎刺、耐老化和良好的气密性; 5、质量小 ,价 格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