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提升-高二年级下学期暑期历史第三次周练试卷(2).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第 = PAGE 1*2-1 1页/(共 = NUMPAGES 3*2 6页) 弟 = PAGE 1*2 2页/(共 = NUMPAGES 3*2 6页)
2019—2020下学年高二年级暑期第三次周练历史试题
(18、19A、19B班)
命题人:李薇 审题人:郭柳生 2020/8/26
选择题(本大题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钱穆认为:“周代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
A.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 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
C.带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D.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
2、汉高祖二年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者,置为三老。”汉惠帝四年下诏:“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赋役)”。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
A.实行独尊儒术 B.注重基层教化 C.确立选官标准 D.推行重农抑商
3、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
A.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 B.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 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4、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日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
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 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
5、明代的廷推制度,指当大臣缺员应补,不待考核期满而推升时,主要由吏部主持,会同九卿、科道官推举数人备皇帝简用,如保举不当,实行连坐。由于经过几方考虑,一般比较合适,“廷无闲议。这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B.选官制度趋向多样化
C.原决策机构权力丧失 D.刑法比以往更为严苛
6、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有利于( )
A.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B.完善了中枢机构
C.削弱宰相的权力 D.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7、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8、据《广东军务记》载:“十一日,(三元里)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这反映了( )
A.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B.民众抗英斗争的自发性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侵略战争失败的必然性
9、近代前期的国人开始从旧梦中惊醒,接踵而来的是新梦想: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与上述国人“梦想”无关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C.“伸民权、设议院” D.“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10、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B.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C.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D.西方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11、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