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肿瘤学概论及肿瘤诊断(1-6章)修改优秀.ppt

发布:2018-11-28约7.35千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肿 瘤 学 概 论(1-3章) 东营市人民医院 东营市立肿瘤医院 王旬果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学概念、良恶性肿瘤区别、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掌握恶性肿瘤的特性。 2、熟悉肿瘤病因学、肿瘤的生长和转归。 3、了解肿瘤的发展史、了解肿瘤的发展和转归。 一、肿瘤 的 概念 肿瘤(tumor)是机体细胞在不同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所形成的新生物叫肿瘤。 定义要点:1.不同致癌因素,病因多种多样。 2.致癌因素长期作用。 3.机体细胞过度增生,不受机体调节。 4.分化异常,即异型性。 二、肿瘤命名和分类 (一)命名 一般根据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命名原则: 1.良性肿瘤:在来源组织名称后加“瘤”字,如纤维瘤、腺瘤,有时还结合形态特点,如乳头状囊腺瘤。 2.癌(carcinoma):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在来源组织或器官名称之后加一“癌”字。 3.肉瘤(sarcoma):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来源组织或器官名称之后加“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 4.母细胞瘤(blastoma):来源于胚胎、未成熟组织或神经组织,如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良性的应冠以“良性”二字。 5.有些恶性肿瘤由于成分复杂或由于习惯沿袭,在肿瘤名称前冠以“恶性”二字,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 6.其他:尚有按姓名含有肿瘤的成分及习惯叫法等,如Hodgkin、癌肉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 (二)分类 1.肿瘤的分类常以它的组织发生为依据。每一类又按照其分化程度及对机体的影响不同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1)上皮组织:鳞状上皮、基底细胞、腺上皮、移行上皮。 (2)间叶组织:纤维结缔组织、脂肪、平滑肌、横纹肌、血管、淋巴管、骨、软骨、滑膜、间皮。 (3)淋巴造血组织:淋巴瘤、白血病。 (4)神经组织:神经鞘膜瘤、胶质细胞、脑膜组织等。 (5)其他: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瘤)、胎盘滋养叶细胞(葡萄胎)、性腺或胚胎剩间中全能细胞(畸胎瘤)。 2.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区别并非绝对 有些肿瘤(交界性肿瘤)的表现介于两者之间,如膀胱的乳头状瘤具有良性细胞形态,但容易复发,甚至转变成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如血管瘤多无包膜,界限不清,切除后容易复发。 良性肿瘤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如发生在心脏的间皮瘤,仅数毫米大小,但可引起心律紊乱而导致患者猝死。 恶性肿瘤并非预后皆差,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几乎不发生转移,经治疗后能完全治愈。 肿瘤的良恶性也并非一成不变,有些良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恶性肿瘤,如结肠腺瘤行息肉可恶变为腺癌。偶尔,恶性肿瘤也可转变为良性肿瘤,如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可转变为良性的节细胞神经瘤。 (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癌前病变:一般概念-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病变,长期存在可能转变为癌,平均为15-20年。 病理概念-细胞增生活跃、不典型性增生。 癌前疾病:是指一类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如结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2.原位癌:一般指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可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是一种早期癌。 3.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间变。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且细胞异型性,但还不能诊断为癌。可分为轻(累及上皮下部的1/3)、中(1/3-2/3)、重度(2/3以上),轻、中度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重度多转变为癌。 *隐匿性癌:原发癌较小,临床上未能发现,首先发现的是转移性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要积极治疗!) 三、病因学 肿瘤的病因非常复杂,目前研究尚不十分明确,常常是一种致癌因素可诱发多种肿瘤,而一种肿瘤又可能有多种病因。 生活中的致癌物 烟 酒 食物烹调 药品 腌制食品 不良嗜好 病因学 化学性致癌因素 常见的化学因素:烷化剂、多环芳烃、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类、亚硝胺类和金属类等 致癌机制:直接作用于基因,导致基因突变;或者作用于基因水平以上,通过其他环节导致或诱导肿瘤发生或转移 生物性致癌因素 乙肝病毒-乙肝高发区也是肝癌高发区,乙肝多在数10年后发生肝癌 EB病毒-一旦感染终身带病毒,与淋巴瘤、鼻咽癌有关 艾滋病毒-可引起卡波西肉瘤,是一种皮肤癌瘤 黄曲霉菌-可引起肝癌、胃癌、肾癌、结直肠癌及卵巢癌 机制:作用于DNA或RNA 物理性致癌因素 电磁辐射、异物刺激、损伤 机制:主要使癌基因激活或DN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