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心理学》a(611章) ppt课件.ppt

发布:2018-06-11约1.81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心理学》 李小融 编著 主讲 绵阳师范学院 王小林 迁移的种类 迁移性质:正迁移 —— 负迁移 迁移方向:顺向迁移 —— 逆向迁移 难度差异:垂直迁移 —— 水平迁移(加涅提出) 迁移理论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218)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相似的、联系的、有序的、有意义的)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多方面刺激:看、听、写等)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符合认知水平) (6)智力水平(概括水平、分析能力等) 学习迁移的促进(P221) (1)合理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相似、难易、逻辑等)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与课外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指导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记忆过程 ? 遗 忘 遗忘的含义 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遗忘种类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遗忘曲线(名词,P226)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规律,对课堂教学,尤其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巴特莱特(英)记忆测试 保持的特征 数量:随时间推移量逐步减少 质量: ①简略化、概括化 ②完整化、合理化 ③细致化、具体化 ④夸张有特色 保持(遗忘)特殊现象 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舌尖现象(TOT):因暂时性抑制,很简单或很熟悉的东西,“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的暂时遗忘现象。 遗忘的原因 痕迹衰退说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 巴甫洛夫 干扰抑制说 前后学习材料之间干扰 詹金斯等 动机性遗忘说 压抑不利经验所致 弗洛伊德 线索依赖性 检索线索困难所致 图尔文 再认与回忆 再认 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活动。 回忆 再现或重现,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食物、水份、性欲、睡眠、排泄、呼吸等) 安全需要(保持生命、财产、职业、心理等安全,免于恐惧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友情、亲情、爱情、隶属等) 尊重需要(自重、被他人尊重、得到赞许、信心等) 认知需要(追求知识、崇尚科学等求真需要 ) 审美需要(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追求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理想、成就、开发最优潜能的需要)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后,就向高层次发展,层次越高,越难满足。 各层次需要相互依赖,彼此重叠。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     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不同层次需要的发展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也与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    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满足的愿望更强烈。    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 低焦虑:情绪低落,反应迟缓,不易激动,学习活动采取无所谓态度, 应付复习。 高焦虑:神经过敏性焦虑,坐卧不安、紧张痛苦、躯体不适、记忆下 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饮食问题等。 (怯场:头昏、出汗、空白等) 过度压抑:表现为机械的、重复的、混乱的活动。 * * * 第六章 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提高概括水平 贾德 概括化理论 顿悟情景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 苛勒 关系理论 强调共同要素 桑代克 共同要素说 训练官能 官能心理学 形式训练说 教学建议 理论基础 代表人物 名称 记的结果 信息提取 信息输出 再认 回忆 忆 忆的前提 信息输入 信息加工 信息储存 识记 保持 记 关系 信息加工论 三环节 1943年,《人类动机的理论》提出五种需要。 1954年,《动机与个性》 修订提出七种需要。 不受本能控制 受本能控制 潜能极度发挥,少数人实现。 中度焦虑 低焦虑 高焦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