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线路工程电气施工方案secret.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M8延伸至原煤破碎中心的线路工程
施工设计说明书
二○○八年十一月
目 次
1.总论
2.线路路径
3.气象条件
4.导线与地线
5.绝缘配合设计及金具
6.防雷保护与接地
7.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8.杆塔施工
9.通信保护部分
总论
1.1 设计依据
根据委托。
1.2 设计范围
1.2.1 本设计为M8延伸至原煤破碎中心的35kV线路工程的初步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线路本体设计、通信线保护设计。
1.3 主要技术指标
1.3.1 线路起止点:在M8线的19#-20#之间T接,至原煤破碎中心。
1.3.2 额定电压/回路数:35kV/单回路。
1.3.3 线路长度:新建3.7Km。
1.3.4 曲折系数:1.1
1.3.5 线路经过地形:
线路所经地段为山地。
1.3.6 主要材料消耗(依据材料表)
导 线 LGJ-150/20 6.28吨
地 线 GJ-35 2.35吨
绝 缘 子 LXP70P/146 450片
降阻剂10吨
1.3.7 全线杆塔使用情况
新建线路杆塔数量为23基,其中水泥直线门型杆2基,水泥耐张门型杆5基;直线铁塔6基,耐张铁塔6基;钢管杆4基。
2 线路路径
2.1 概况
本线路所经地区为山地,经现场实地踏勘及测量,确定了本工程的路径方案。
2.2 线路路径
本线路M8线的19#和20#杆之间T接,跨过2#井2#线,经材料库东侧的绿化地,跨过部分临建,转向东北方向,跨过M1Z线沿M1线东侧向北,至移动变附近,跨过原M1线线路,沿m1支线转向东,沿道路南侧至原煤破碎中心变电所。
方案说明
为保证线间安全距离,本线路T接杆两侧需改造耐张钢管杆,采用GJ20-18、GJ20-24各一基。
3 气象条件
3.1 选择气象条件的原则
3.1.1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有关气象条件的规定。
3.1.2 已有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及有关运行单位的参考意见。
3.1.3 本地区已有气象台、站所提供的部分气象资料。
3.2 气象条件的确定
根据上述原则,本工程确定的气象条件见下表:
序号
计 算 条 件
气 象 条 件
气温℃
风速M/S
复冰mm
1
最高气温
+40
0
0
2
最低气温
-30
0
0
3
最大风速
-5
30
0
4
导线复冰
-5
10
10
5
大气过电压
+15
10
0
6
操作过电压
+5
15
0
7
事故情况
-20
0
0
8
安装情况
-10
10
0
9
年平均气温
+5
0
0
10
冰的比重
0.9克/立方厘米
11
年平均雷电日
40个/年
4 导线与避雷线
4.1 导、地线的选择
本工程导线采用LGJ-150/20,避雷线采用GJ-35(1×7-7.8),导线及避雷线的规格和主要物理特性见下表:
规 格
导 线
避雷线
标算截面 (mm2)
LGJ-150/20
GJ-35
计算截面 (mm2)
164.5
37.15
外径 (mm)
18.82
7.8
直流电阻不大于 (Ωkm)
计算拉断力 (N)
46630
45472
计算重量 (kg/km)
549.4
318.2
弹性系数 (N/mm2)
73000
18500
线膨胀数 (1/℃)
19.6×10-6
11.5×10-6
4.2 导、地线的使用情况
根据上述导、地线的主要特性及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使用情况如下:
使 用 情 况
导 线
避雷线
安全系数
2.577
3.83
最大使用应力 (N/mm2)
110
320
最大使用张力 (N)
18094
11872
导线及避雷线在变电站两侧的进出线档,采用松弛应力,具体使用情况见导线、避雷线的安装表:
本工程安装导、地线时的初伸长仍采用降温法补偿,降低的温度按下列数值确定:
导 线 20°
避雷线 10°
4.3 防振
本工程耐张杆选用的防振锤为FD-3型,避雷线采用FG-35型,防振锤安装情况如下:
类 型
实际档距(M)
安装数量(个)
导线
≤350
1
避雷线
≤300
1
安装距离如下:
导线b=1.2M 地线b=0.74M
4.4 跳线
本工程所选转角、耐张杆的部分为水平排列,跳线部分的带电体与杆塔构件的最小距离在无风的情况下不得小于0.5米。
5 绝缘配合设计及金具
本地区因污秽较重,故按四级污区配置绝缘。
5.1 绝缘子型号及其技术特性
绝缘子型号和片数的选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