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疗法在急诊的应用_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腹针的操作规范 1、治疗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确定疗效的参照标准 (2)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最佳的腹针处方,并作书面记录 (3)选择适当的针具 2、治疗程序 (1)嘱病人仰卧体位,并全身放松,按照处方要求 及正确方法度量腹针穴位 (2)按照正确的针刺方法施术,完成后以适当器具 保护腹部针具,并对患者腹部进行保温 概 要 腹针疗法总论 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 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 一、上呼吸道感染 基本处方并进针顺序: 1.中脘S、 2.下脘S、 3.上风湿点M(双) 辨证加减: 咽部疼痛,加下脘下S 高热不退 ,加气海D、关元D 中脘、下脘两穴浅刺有清利咽喉的作用。 上风湿点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 气海、关元以培正补虚,驱邪外出,以利退热。 留针30分钟。 针毕按进针顺序起针,观察即时效应。 二、颈椎病 基本处方及进针顺序: 1.中脘D、2.关元D、 3.商曲S(双)、 4.滑肉门M(双) 分型加减: 神经根型:加石关S(双) 或商曲上S(双) 及麻木区对映点S 椎动脉型:加下脘S 头晕加重时加下脘上S 辨证加减 (1)伴有心悸时,加气旁S(左) (2)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 加气穴(双) (3)耳鸣、眼花加气旁(双)。 三、急性胃肠炎 基本处方并进针顺序: 1.中脘D、2.下脘D、 3.气海D、4.关元D 5.天枢M(双) 辨证加减: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 便秘,加天枢下M(左) 腹泻,加腹泻穴M(神阙下0.5寸任脉上) 水泻,加水道M(双) 虚寒型,加大横M(双)、神阙温灸 小 结 1、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新针灸疗法。 2、其特点是:无痛、安全、高效、快捷。 3、腹针常用穴位22个;取穴定位准确、规范: 以神阙到中庭穴分为8寸; 以神阙到曲骨穴分为5寸; 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 4、腹针操作标准、规范、具有可重复性。 5、记住常用临床基本处方,随症加减: 上呼吸道感染 颈椎病 急性胃肠炎 中医特色疗法在急诊的应用 东莞市中医院 急诊科 概 要 腹针疗法总论 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 概 要 腹针疗法总论 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 腹针疗法总论 一、腹针疗法的定义 二、腹针疗法的特点 一、腹针疗法的定义 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的特定穴位,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新针灸疗法 二、腹针疗法的特点 无痛、安全、高效、快捷 概 要 腹针疗法总论 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 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二、腹针在急诊科的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 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1、腹部尺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 (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中庭穴(胸剑结合部)分为8寸 (2)下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曲骨穴(耻骨联合处)分为5寸 (3)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 2、任脉的定位 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面,是否能准确定位任脉 对于腹部取穴的精确度有着重要意义。 定位方法:(1)观察毛孔的走向 (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 二、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 『穴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