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相关性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相关性探讨
[摘要] 目的 观察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观察208例入选者中无高血压病与高血压病患者的静息心率,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结果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67±11.04)次/分 vs(70.45±10.47)次/分(P0.05)。结论 静息心率是高血压病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对于高血压病患者降低静息心率较非高血压病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高血压;静息心率
[中图分类号]R541.4;R540.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31-02
近年来心率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测算于2005年1月~2008 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分析患者静息心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共198例。其中冠心病患者87例(冠状动脉造影1 支或多支冠脉狭窄≥50 %),男72例,女15例,年龄22~76 岁。按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冠心病患者分型,急性心肌梗死37例,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8例,侧壁心肌梗死9例,正后壁心肌梗死2例,右室心梗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稳定型心绞痛19例。无冠心病者111例,与冠心病组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者,男性70例,女性41例,年龄33~79岁。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脑、肺、肾等疾病。
1.2方法
冠脉造影按J udkin’s 方法进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后8d内行冠脉造影。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于入院后3~5d内行冠脉造影。
入选者均于上午9~10 时之间,在安静的检查室平卧休息5min 后,用12导心电图机描记心电图,选择Ⅱ导联,记录20 个心动周期,计算出20个心动周期平均RR间期,计算静息心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梗死次日上午9~10时的平均静息心率。稳定及不稳定心绞痛组均测定其发病后入院次日上午9~10时的静息心率。
1.3分组
将高血压病患者(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9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冠心病组,共46例;高血压对照组,共51例。非高血压病入选者共101例,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共42例及对照组59例。
1.4一般情况的观察
入选者均于入院第2天,禁食16h后抽静脉血,以生化仪(HITACHI 7060)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于清晨7时测右上肢血压。记录入选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
1.5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由于两组间年龄、血脂水平、合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情况也会影响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而对心率与冠心病的关系的分析以上述一般情况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统计软件SPSS 11.5。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
除高血压病入选者的冠心病组中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及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 vs 3.6%,P0.05),见表1。
2.2冠心病与对照组间心率的比较
有高血压病入选者中冠心病组静息心率为(78.67±11.04)次/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10.47)次/分(P0.05)。见表2。
3讨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其病死率密切相关,欧美国家曾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经过长时间随访发现,静息心率偏快的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猝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几率明显超过心率偏慢的人[1]。最近,Judith Hsia等[2]的一项对美国人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也提示,静息心率与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病死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对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3-5],其意义在于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一种新的更敏感和更特异的无创检查手段。去年欧洲进行了一项RHR与冠心病关系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方人群中,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患者,RHR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进一步提示静息心率作为高血压患者心脏事件及死亡的预报因子的重要性。静息心率在中国高血压病人群中是否存在同样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