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rcgis栅格图像拼接心得.docx

发布:2019-06-30约1.7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rcgis栅格图像拼接心得   利用ArcGIS对地形图进行无缝拼接(以上版本的操作相同)   第一步,准备好已配准好的地形图和图幅框,两者坐标系要一致。   第二步,在目录窗口中,新建地理数据库,再在地理数据库中新建一个镶嵌数据集。如下图 :   第三步,在镶嵌数据集上,右键点击,添加栅格数据,如下图:   添加后,效果如下:   右键打开镶嵌数据集中的属性表,名字已自动添加,如下:   第四步,右键打开矢量图幅框的属性,新建一个字段,命名为图幅号,然后打开编辑状态,为每一个图框添加实际的图幅号,务必与之前的各地形的名称一一对应。   第五步,在目录窗口中,右键点击镶嵌数据集,选择“修改”—“导入轮廓线与边界”,如下图:   导入边界之后的效果,如下图:   第六步,在“内容列表”中的镶嵌数据集下的“影像”上右键点击,选择“属性”,按照如下图中进行设置。   第七步,右键点击镶嵌数据集“影像”,选择“导出数据”,按下图进行设置:   1、打开ArcMap,添加“地理配准”工具栏。加载配准影像J50G土地利用现状图.JPG和J50G土地利用现状图.JPG至ArcMap中,“地理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中,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2、选择图层J50G土地利用现状图.JPG,使用“添加控制点”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   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点击“地理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按钮。   3、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   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   4、在“地理配准”工具栏中选择“纠正”,保存.tiff格式。   5、“更新地理配准”   6、根据以上步骤,换至图层J50G土地利用现状图.JPG,配准地图。   7、打开ArcCatalog,在文件夹中建立个人数据库“裁剪”,在个人数   据库中建立两个面数据集“aa”“bb”,为其选择坐标系统,建立完成后将其加入到ArcMap中。   8、打开编辑器,选择图层,开始编辑,画出两个图形的内图廓形状,完成草图,停止编辑。   9、在工具箱中选择“按掩膜提取”。   数据的更新变换报告   1.背景:由于空间数据都是分幅存储的,造成某一特定研究区域跨越了不同的图幅。而当我们要获取有特定边界的研究区域时,就要对数据进行裁切、拼接、提取等操作,有时还要进行相应的投影变换。   2.目的:通过练习,掌握数据提取、裁剪、拼接及投影变换的方法。   3.要求:通过两幅给定的DEM数据,提取出土地利用图的土地范围内的DEM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高斯克吕格投影系统。   4.操作步骤:   1)加载原始地图:打开ArcGIS软件,建立空白工作空间,设置图层的坐标系统为西安80,如图1。   图1设置坐标投影图框   2)配准:对加载进来的图片数据进行配准处理。在菜单栏上右键,打开配准工具栏“地理配准”,如图2.   A.选择工具栏上的图2地理配准工具栏按钮。然后在栅格图上选择若干点,并输入正确的坐标,进行地理配准,选择变换形式为‘二阶多项式’如图   3.   图3地理配准   B.对配准后的文件进行保存,分别取名为配准1和配准2,其过程如图4所示。   图4配准保存   C.加载配准1和配准2文件,其结果如图5所示。   图5配准结果   3)对图片配准1和配准2进行加图框:在CASS中图形进行加载图框处理,并命名为图框1和图框2,如图   6.   图6图框加载过程   4)裁剪:通过图框对配准后的图幅进行裁剪。打开工具箱,选择ApatialAnalystTools|提取分析|按掩膜提取工具,打开按掩膜提取对话框,分别填上对应的信息,如图7所示。   图7按掩膜提取文本框   按确定键,完成操作。分别得到裁剪1和裁剪2,其结果如图8所示。   图8裁剪结果   4)拼接:对文件裁剪1和裁剪2进行拼接处理。选择数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数据集|镶嵌至新栅格。填入相对应的信息,并命名为拼接新图。如图9所示。   图9镶嵌至新栅格文本框   单击确定键,完成操作。   图10结果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