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考试言语理解技巧及练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做言语理解注意巧用功夫
行测试卷包含多个科目的知识,学生备考时要从多方面着手,还得练习申论写作。如果找不到好的学习
方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事倍功半。要想在笔试中崭露头角,成功进入面试,必须进行有效的笔试
备考。所谓有效即一定要注意各个科学的相关性,学会融会贯通,把一个强项科目的知识成功类推到其
他科目尤其是弱势科目上。
例如言语理解中,经常出现的两组复句类型:只要A,就B;只有A,才B,粗心的人往往不注意区分
两者而出错。其实稍微留意我们就能联想到逻辑判断类的规律:“只要A,就B”是一个充分条件,A能直
接退出B,而后者“只有A,才B ”是一个必要条件,B能退出A,而A不一定退出B。以上两组复句是国家
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中长盛不衰的考点,只要我们有效地利用了科目的互通性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备考要下功夫不假,但我们也要注意巧用功夫,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在言语类知
识中,如果题干是“不仅……还……”,“……,但……”这两类复句,让考生做主旨概括题选择时,
我们可以利用规律秒杀。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两种复句代表了中国人思维和言语逻辑的智慧,有重点
,有转折,这种言语或行文方式是我们要学习,也是可以应用到申论写作中去,可以起到言简意赅、重
点突出,主次分明。备考中切忌急功近利、为了准备哪个科目而完全放弃其他。尤其是申论,仅仅在集
中练习写作时做积累远远是不够的,功夫要下在平时。在言语类类知识中,看到好的语词、逻辑和过度
方式,我们都要尝试去模仿。
以一道行测真题为例。
例:有时候律师的辩护很可能开脱了凶手,有损公共道德,但他们“完美”的法律服务没错。因为
法治之法是中性的,它超越道德;而“平等对抗”的诉讼程序,须保证被告人享有他所购买的一切法律
服务。即使被告人真是凶手,律师帮他胜诉获释,正义受挫,从法制“程序之治”的长远利益来看,这
也还是值得的,失败了的正义可在本案之外。
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法制与道德是相互对立的
B.在一个单一的案件中找不到正义
C.维护法制程序的意义大于一时的伸张正义
D.为了保证法制程序的实施,律师常常不得已而为之
言语理解之广义主旨题 :
主要的提问方式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
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
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言语理解专题之推论题 :
推论题的类型也是较为常见的题型,一般提问方式是这样的:“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
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
外之意。
解题思路:
1、先看提问方式,究竟是属于概括、意图、细节、语病,每种类型的侧重点不同,做题的对策也不
尽相同。
2、再看选项,结合提问方式,先确定(或是排除)一些选项。
3、然后看文章脉络,注意 重点词汇。汉语的结构,侧重点在后面,比如 虽然……但是……,因为
……所以……,不是……而是……等等,可以跳过但是,所以,而是之前的句子。
主旨概括题解题方法:
1) 原则:首尾句原则。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
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主旨所在。
2) 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 原则:转折原则。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
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
可能是主题句。
4) 原则:强调原则。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 原则:首段疑问原则。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
是文章主旨。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篇章阅读)
注意:要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
助于排除法。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出现细节性的名
词信息。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过分肯定或否定。
原则:表示因果、递进、转折、弱转折(ex:其实,实际上,事实上) 这类词语尤其要引起重视,这类
题型比较常见。
一.而且,更,甚至,并,并且,也,还。
二.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三.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四.只有,除非,必须,应该,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