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714中国史冲刺串讲.pdf

发布:2018-04-17约2.91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陕西师范大学《714中国史》冲刺串讲 冲刺串讲(一) 第一章 夏商西周 【考点概述】 1.分封制 2.井田制 3.宗法制 【考点串讲】 考点一:分封制 1.定义 2.分封的对象 3.分封状况:天子封诸侯,以下为卿大夫、家臣 4.周王与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5.分封制的意义和弊端 考点二:井田制 1.定义 2.性质:国家土地所有制,土地不能随意转让,买卖。叫做田里不鬻。 3.国野:国,王都和诸侯国都的近郊。野,距离都邑较远的郊区和山林旷野之地。 4.公田私田 籍田 5.助彻:在野用助,在国用彻。 考点三:宗法制 1.定义:宗族之法。 2.具体内容:嫡长子为宗子、大宗,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则为别  子、小宗 3.意义 第二章 春秋战国 【考点概述】 1.田制、税制的变化(井田制崩溃的过程) 2.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3.官僚体制的建立(即改革、变法的结果) 4.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 1— 考试点(www.kaoshidian.com)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4006885365   【考点串讲】 考点一:田制、税制的变化(井田制崩溃的过程) 1.春秋的变化 A.从换土易居到辕田制(在自己小片田地上分区休耕)。 B.从共耕公田到废弃公田。 C.从劳役地租发展到实物地租。前645年,晋“作爰田” (把土地赏赐给百姓);齐桓公“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 表明承认私田合法),前590年鲁“作丘甲”(兵役、军赋负担者由国扩大到野)。 2.战国的变化 A.实行授田(行田)制:对象为平民;性质为国有;数额为百亩 B.农民承担田租和力役:田租为十一,并交刍稿。 考点二: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一、改革、变法的背景 1.经济的发展 2.兼并战争的发展 二、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春秋) 1.经济方面: 发展农业,相地而衰征;加强对冶铜、制铁、纺织等手工业的管理;设市场,加强控制市场物价。 2.政治体制: 推行国、野分治的“叁其国而伍其鄙”制。在“国”中设二十乡,其中工乡三、商乡三、士(包括军 士、农民)乡十五。士乡又分成三个部分(五乡为一军,共三军,桓公与国、高二卿各帅一军),这叫“叁 其国”;在“野(鄙)”设置五属,叫“伍其鄙”。各级设官治理,严格实行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不许 杂处、迁徙,四民各行其业。 3.军事方面: 军政合一,国民以军事编制组织起来,设轨、里、连、乡、帅五级制。全国三帅(即三军)由桓公、二 卿统帅。 结果:为桓公称霸打下了基础。 三、鲁国宣公“初税亩”(春秋) 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这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 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初税亩的实施,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 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四、魏、楚、齐、韩的改革 1.魏文侯用李悝改革 A.作《尽地力之教》:鼓励与强迫结合,推行“平籴法”,保护农民。 B.废除官爵世袭制: — 2— 陕西师范大学《714中国史》冲刺串讲 C.编纂《法经》:保护王权,加强专制。 2.楚悼王用吴起变法 A.摧毁贵族势力,废除公族中疏远者的特殊待遇。 B.撤无能、无用、不急之官。 C.迁贵族开发边地。 3.齐威王用邹忌变革 4.韩昭侯用申不害改革 以“术”为核心,加强君主对臣下的控制,提高行政效率。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变法前秦国的状况 A.经济发生变动:初租禾 B.国乱、兵弱、主卑 C.以夷狄之国被歧视,无法参预中原各国盟会。 2.公元前356年变法(以厉行法治、强化君主集权为主) A.什伍连坐制:互相监察,互相告发。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可免除莕役;怠惰或弃本逐末籍没为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