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丝网印刷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用的色序: 黄、品红、青、黑 黄、青、品红、黑 青、品红、黄、黑 投影(重合)定位法的色序: 先印深色,主要印出套合定位“十”线,便于套印,多用黑、黄、青、品红。 理想(正确的)色序排列: 青、黄、品红、黑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印刷色序安排 网距(H):网板印刷面与承印物表面的距离。 网距太大:丝网松弛、损坏、印刷的图文尺寸增大、精度降低; 网距太小:不易剥网,出现油墨继续渗透并扩散,造成图文线条尺寸扩大,精度下降,承印物失真,甚至产生粘版、糊版故障。 H=0 全接触印刷 H0 离网印刷 可进行较精细的印刷。 H一般3-5 mm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试印 --1.网距 印刷压力小,印版就接触不到承印物表面,也就无法实施印刷; 印刷压力过大,将出现网点扩大、图像模糊、油墨用量过多、油墨固化时间长、刮板弯曲变形,影响印刷质量,加快刮板和丝网印版的磨损,降低刮板和丝网印版的使用寿命,导致丝网印版松弛使承印物画面变形。 手工印刷时 靠手臂调节印刷压力 机械印刷时 靠调节螺栓来调节印刷压力的大小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试印 --2.印刷压力 刮印角越小,印刷压力越大,油墨的转移量就越大; 刮印角越大,印刷压力越小,则油墨的转移就越小。 刮印角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试印 --3.刮印角 平面印刷时刮印角取20°~70°为宜; 曲面印刷时刮印角在30°~65°为宜。 刮板保持匀速移动,否则承印物会产生墨杠。 刮板移动速度太慢,图文边缘就会油墨渗透,致使图文扩大; 刮板移动速度过快,会出现图文部分墨量不足,墨色太淡。 手工刮印;60~130cm/s 滚筒印刷机;140cm/s 轮转丝印机:100cm/s 曲面丝印机:10~30次/分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试印 --4.刮印速度 --5.刮板的刮印斜度 ①是手动印刷、机器印刷的一般刮印方法; ②是使用斜交绷网时的刮印方法; ③和④是手动印刷使用的特殊刮印方法; ⑤使用斜交绷网手动印刷时的刮印方法。 墨刀歪度:6o~8o。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试印 检查油墨的印刷适性、干燥速度和色相,测试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油墨粘着性。 以干燥方式分: 挥发干燥型:自然干燥或加热干燥,溶剂含量大,污染大。 氧化聚合型:氧化聚合反应,干燥速度慢。 二液反应型:油墨粘度会变化,干燥速度慢。 加热固化型:内含催化剂,加热固化,能耗大。 紫外光固化型:快干、能耗低,无溶剂污染。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试印 --7.印刷油墨 1.纸张 有存放期; 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易控制温湿度的机房; 凡用温度(挥发性)干燥型油墨印刷,机房内的湿度必须比氧化干燥型油墨印刷机房高5%~10%左右; 印刷时尽量采用横丝缕纸; 防止纸张静电,造成套印不准,需加强相对湿度控制。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印刷 套准条件 2.制版 要注意各套色用网的品种、厚薄、编织、目数等是否互相接近,尽量采用统一规格的网材。 网框的选用直接影响同印的精度和套印的准确。 套印版要求张力一致,注意回收版的张力。 温湿度对制版不准的影响。 3.设备调节 以滚筒式全自动网印机为例,与套准有关的设备调节包括: 输纸与交接(指自动输纸部分) 滚筒部分 各部件装配要做到紧密、活动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印刷 套准条件 (五)干燥 最好不要在印刷时的丝网版上进行,以免堵塞丝网网孔而不能印刷。 (六)清理 1.刮墨板清洗 2.网版清洗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二、丝网印刷工艺 干燥与清理 小于5%和大于95%的网点通常都会丢掉,图像的阶调范围只能复制5%~95%的范围。随着半色调网线数的增加,网点尺寸减小(15%-85%)。 半色调网线数 网点尺寸(微米) 线/英寸 线/厘米 5% 10% 20% 40 16 158 223 315 60 24 105 149 210 71 28 90 127 180 86 34 74 105 148 122 48 53 74 105 137 54 47 66 93 152 60 42 60 84 半色调网线数与网点尺寸的关系 第四节 丝网印刷 三、丝网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印刷图像变量 --1.网点大小与阶调范围 对墨层厚度的控制注意以下几点: 利用现有测量设备,确保测出的数据准确性及客观性。 使用厚度仪精确测量模版参数,如厚度、表面粗糙度,是控制制版质量的有效方法,是制版工艺规范化不可或缺的步骤。 间接膜片和直接膜片的膜层厚度是一定的,相对来说容易建立稳定的参数体系;在涂布机上涂布感光胶的厚度也比较容易控制。 确保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