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5章天气现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或地面上所产生的除云以外的各种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地面凝结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天气现象的出现,反映着大气的不同运动和物理变化过程,是天气变化的体现,也是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对航空飞行有重要意义的天气现象会严重威胁航空飞行安全。因此,正确地观测天气现象,准确地判定它的强度,不但对保障飞行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分析、预报天气和了解气候情况的重要资料。
值班观测员应当按照《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要求观测天气现象,而且还应当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仔细分析,以便能正确的确定某一现象。
第一节 降水现象
降水现象是指液态和/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或冻结物从云中或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一、降水种别的判定和降水现象的主要特征
值班观测员应当根据降水物的形态和下降的情况以及当时的云层、降水形成的条件等进行分析、判定降水的种别。
(一)雨(RA)—是较大液体水滴(直径≥0.5毫米)所产生的降水。表现为由水滴构成的、强度变化缓慢的滴状液态降水。降落情形清晰可见,落在水面上可以激起圆形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雨通常降自层积云、雨层云、高层云和高积云。
(二)冻雨(FZRA) —过冷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冻雨通常降自层积云、雨层云、高层云和高积云。
(三)阵雨(SHRA)—起、止突然,骤降骤止,强度变化大而快,雨滴比非阵性降雨中的大。阵雨主要降自对流云。
(四)毛毛雨(DZ)—大量的微小雨滴(直径小于0.5毫米)所产生的相当均匀的降水现象。
毛毛雨表现为稠密、细小而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下降,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上无波纹和水花,落在地面上无湿斑。毛毛雨常降自层云、碎层云或雾中。
(五)冻毛毛雨(FZDZ)—过冷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相碰撞而即刻冻结的毛毛雨。冻毛毛雨常降自层云、碎层云或雾中。
(六)雪(SN)—大多是由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的冰晶组成的,白色(如果空气中尘土较多、则可能带褐色)不透明,成团时很象柳絮。雪常降自层积云、雨层云、高层云、高积云和卷云。
(七)阵雪(SHSN)—其特点是起、止突然,强度变化大而快,雪片比非阵雪中的大。阵雪降自对流云。
(八)米雪(SG)—白色不透明的细小颗粒状的固体降水。直径通常小于l毫米。着硬地不反跳。米雪降自层云、碎层云或浓雾。
(九)雨夹雪(RASN或SNRA)—半融化的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的现象。雨夹雪通常降自雨层云、层积云、高层云和高积云。
(十)阵性雨夹雪(SHRASN或SHSNRA)—具有明显阵性特点的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通常降自积雨云、淡积云和层积云。
(十一)霰(GS)—又称雪丸。白色不透明的圆形或圆锥形颗粒,在降雪之前(或和雪同时)下降,常呈阵性。直径约在2毫米至小于5毫米之间,松脆易碎,着硬地常反跳。霰常降自积雨云、层积云。
(十二)冰粒(PL)—又称冰丸。透明的丸粒状的固体降水。质地坚硬,不易破碎,着硬地反跳,并发出清脆声,直径小于5毫米。冰粒降自高层云、雨层云和层积云。
(十三)冰雹(GR)—多呈坚硬的球状或块状的固体降水。中心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直径通常在5毫米~50毫米之间。冰雹降自积雨云。
(十四)小冰雹(GS)—多呈球状,有时具有圆锥形。质地坚硬,不易破碎,落到硬地上会反跳并能听到碰击声,直径小于5毫米。小冰雹降自积雨云。
(十五)冰针(IC)—又称冰晶或钻石尘。呈片状、柱状或针状。下降速度缓慢,象是飘浮在空中,在阳光下闪烁发光。偶尔会出现晕现象。冰针可降自云中,也可降自晴空。
主要的降水现象的特征和区别见表5-1。
表5-1 主要的降水现象的特征和区别
天气现象 直径
(毫米) 外形特征及
着地特征 下降情况 一般降自云层 天气
条件 雨 ≥0.5 干地面有湿斑,水面起波纹 雨滴可辨,下降如线,强度变化较缓 Ns,As,
Sc,Ac 气层较稳定 阵雨 0.5 同上,但雨滴往往较大 骤降骤停,强度变化大,有时伴有雷暴 Cb,Cu,
气层不稳定 毛毛雨 0.5 干地面无湿斑,慢慢均匀湿润,水面无波纹 稠密飘浮,雨滴难辨 St,Fs,FG 气层
稳定 雪 大小不一 白色不透明六角或片状结晶,固体降水 飘落,强度变化较缓 Ns,Sc,As,Ac,Ci 气层
稳定 阵雪 同上 同上 飘落,强度变化较大,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 Cb,Cu,Sc 气层较不稳定 雨夹雪 同上 半融化的雪() 同雨 Ns,Sc,As,Ac 气层
稳定 阵性雨夹雪 同上 同上 强度变化大,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 Cb,Cu,Sc 气层较不稳定 霰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