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实验中期评估自查情况摘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1、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进作文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作文。2、探索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作文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进而提高教师作文指导水平、研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能力、习作能力非常有意义??但在前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者喋喋不休地讲怎样审题,怎样选取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写具体等,而学生则成了作文课堂上的听众。作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单一化,反馈渠道的单项化,是引起小学生在作文时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有话写不出”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作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作文学习能充分激发起学生说话、写作的积极性,开辟作文教学的新。近几年,我校开展了“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课题研究,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观察、说话能力,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写结合,改进作文批改方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于作文课堂教学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三、研究:1、学习课程标准,明确习作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每年级段的习作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低年级“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中年级“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想象作文,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习作空间。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各年级段习作、口语交际要求?2、学习作文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是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和幻想到的事物写出来,也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习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况且习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倘若忽略了儿童爱想象的心理特点,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更何况没有想象,也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3、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充分认识到习作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必要性。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传声技术、人机对话,计算机软件发挥了传统的语言文字所担负的运载信息的作用。“说写”方法将有更大的发展。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扩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这就把习作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了一块。从教学实际出发,我们可以从配备的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中指导学生获取习作素材;组织学生通过网上查询、收集信息,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自己去网上查询资料,在班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四、研究内容:这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的。教师在优化作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表现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习作训练的情境,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合作、充满探索意义的习作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1、录音、投影或幻灯等单个或组合起来的视觉或听觉技术,可以借助观察图画,引导学生说话、想象,也可以听录音故事,引导学生复述,训练再造想象力。2、电影、电视、录像、激光视盘等单个或组合起来的视听觉技术,以直观鲜明的图象,生动精炼的语言,将教育教学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参与习作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效果。3、以计算机为主的交互技术,不仅能给学生以指导,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反映作出反馈、强化,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习作训练,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使学生和教师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建起双向的通道,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4、由于Internet网络的发展,网络的交互性为作文训练中的“情境”创设以及“协作”、“会话”发挥了更巨大的作用,因此,习作训练与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想象力。1、利用录音,听说写结合,训练再造想象力。实践证明,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声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如,教师借助录音机收集各种声响:“笑声”、“掌声”、“喝彩声”等,反复播放,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听录音,复述故事。 每个星期,我们都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认真听一则录音故事,如《》、《》,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我一般先让学生各自小声地练说,再在学习小组内练说,然后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台来讲故事。现在,大部分学生能将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有的学生能模仿故事中小动物的语气来说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