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要点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9-1 概述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9-3 路面排水设计 §9-4 明渠的水文水力计算(自学) §9-1 概述 一、水源分类 §7-1 概述 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的类型 水损坏使路面结构层变弱; 路面材料性能下降以及层间粘结性能下降。 §9-1 概述 1. 地面水 地面水:大气降水(雨和雪)、海、河、湖、水渠及水库水 危害:对路基产生冲刷和渗透 排水措施:排除、拦截 通常地表排水可分为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三部分 2. 地下水 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等 危害:降低路基强度,引起冻胀、翻浆或边坡滑坍和路基滑动 排水措施:隔断、疏干、降低水位 §9-1 概述 三、排水的任务 把路基范围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限度以内,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1.地表排水 (1)路面表面排水 (2)中央分隔带排水 (3)坡面排水 §9-1 概述 四、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摘自新规范) 公路路基排水设计应防、排、疏结合,并与处治措施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应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并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 排水困难地段,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 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各类排水设施的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一、地面排水设备 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等,必要时设渡槽、倒虹吸及积水池。 1. 边沟(侧沟) 设置位置: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矮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 功能: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横断面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形等。 边沟图片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设计要点: 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及汇水面积等确定。 边沟沟底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3%。困难情况下,可减小至0.1%。 路堑边沟的水流,不应流经隧道排出。 边沟有可能产生冲刷时,应进行防护。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注意事项: 与高路堤衔接处的边沟宜将出水口延伸至坡脚以外;图9-2 边沟出水口时水流落差较大处宜设置急流槽与跌水等结构物;图9-3 ★ 一般采用梯形边沟;石方路段宜采用矩形边沟;少雨浅挖地段的土质边沟可采用三角形边沟;沙漠或积雪地区的路基采用流线形边沟。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2. 截水沟(天沟) 设置位置: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 功能: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设计要点: 截水沟应根据地形条件及汇水面积等进行设置。 1)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 2)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m。图9-6 3)在多雨地区,视实际情况可设一道或多道截水沟。 4)截水沟下方一侧,可堆置挖沟的土方,要求作成顶部向沟倾斜2%的土台。图9-4 5)截水沟的位置应与地面水流方向垂直。截水沟水流不应引入边沟。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3. 排水沟 功能: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沟、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和路基附近积水)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设计要点: 1)排水沟的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 2)排水沟的位置尽可能远离路基,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m。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3)排水沟水流注入其他沟渠或水道时,应使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淤积。图9-7 4)排水沟应具有合适的纵坡,以保证水流畅通。一般情况下,可取0.5%-1.0%,不小于0.3%,亦不宜大于3%。 5)类型可结合当地条件、沟渠土质、水流速度、沟低纵坡和使用要求选用简易式、干砌式和浆砌式。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4. 跌水与急流槽 水流通过坡度大于10%,水头高差大于1.0m的陡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时,宜设置跌水或急流槽。 ⑴ 跌水 设置位置:排水沟渠连接处或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 功能:减缓水流速度或改变水流方向,并予以消能. 设计要点: 1)单级跌水适用于排水沟渠连接处;多级跌水适用于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 §9-2 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⑵ 急流槽 设置位置:适用于水位落差较大的排水沟渠连接部位或出水口等处。 功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