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弱竭中医诊疗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力衰竭中医诊疗规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心衰指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心力衰竭。
→[病因病机]
心衰是因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心痛)、高原胸痹或风眩等病,病程日久,或过度劳累,损伤心气,阳气虚衰,搏血或运血无力,气虚血瘀,心脉不畅等引起。或突发心动悸,本已虚弱之心气无力以应,而诱发或加剧心衰。心阳不足,经气不利,血行不畅,水气内停,泛溢肌肤,凌心射肺,则发为心悸、喘促、水肿等症,而为心衰。
本病为心之重病,又多为心系疾病后期表现,应积极救治,若心衰严重,可表现阴阳离决之危候。
→[诊断要点]
1. 病程迁延缓慢,具有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心痛)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常于劳作、或夜间平卧时、或有其他疾病时诱发或加重。
2.平时有心悸,气促,胸闷等症,发作时诸症加重,端坐不能干卧,下肢水肿,甚或有腹水,少尿,腹胀纳差,咳吐痰涎或咯血。
3.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肿大压痛,心界扩大,脉搏增快,肺底或全肺有湿啰音等。
4.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示心室、心房扩大。
5.具有原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 [分证论治]
1.心阳气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胸闷,神疲乏力,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阳益气。
方药:保元汤(黄芪 人参 甘草 肉桂 生姜)。
2.阳虚水泛证
证候:心悸气喘,胸闷不适,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温心汤(炮附子、炙黄芪、桂枝、茯苓、炙甘草、红花、丹参、葶苈子、泽泻、赤芍、车前子、)
3.气阴两虚证
证候:心悸,气短,下肢水肿,心烦失眠,舌质偏红或紫暗少津,脉细数或促。
治法:益气滋阴。
方药:生脉散(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合济生肾气丸(熟地 茯苓 泽泻 山药 山茱萸 附子 肉桂 前仁 牛膝)
4.脾肾阳虚证
证候:下肢微肿,腰以下为甚,胸闷胸痛,神疲乏力,腹胀便溏,腰部冷痛酸重,小便短少,舌质白,脉沉弱。
治法:温脾助阳
方药:真武汤加减(炮附子 白术 茯苓 芍药 川芎 桃仁 红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