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也最高.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超过 90% 的食盐中含有微塑料,污染最严重的亚洲含
量也最高
来源于:好奇心日报
对全球 21 个国家(地区)39 种品牌的食盐后的检测发现,超过 90% 的
食盐含有微塑料,且高含量的食盐更多的分布在亚洲。这一结果本月发表在《
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
微塑料(microplastics)是指直径小于五毫米的塑料。这项研究由韩国仁
川大学和全球环境 NGO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Greenpeace East Asia)的团队主
导,它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观察了微塑料在食盐中的含量。样本来自澳大利亚、
巴西、中国、法国、印度、印尼、菲律宾、英国、美国等地,覆盖亚洲、欧洲
、非洲及美洲。
该研究的假设是,除非塑料微粒在生产源头上就被过滤掉,则其在海盐中
的浓度就可反映周围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果不其然,团队发现,微粒含量最
高的 10 种海盐中,有九种来自塑料污染水平较高的亚洲。
用研究人员的话说,结果不仅证实了以往其他研究的结论,即亚洲是塑料
污染的重灾区(a hot spot of global plastic pollution),也表明海盐是
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程度的有效标志。
柱长越长,微塑料浓度就越高。
蓝:海盐,红:岩盐,绿:湖盐
就不同发现来看,亚洲的塑料污染的确比较严重。
2015 年发表在《科学》的一项研究以 192 个沿海国为研究对象,估计了
2010 年时各国处理不当的废弃塑料总量,并就此作了排名。结果发现,前十名
有八国在亚洲,排名前五的是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斯里兰卡。
而这些塑料垃圾很可能会经由内陆河流、风和潮汐进入海洋。除去“高排
放与海盐塑料含量高存在相关性”的推论,这还能解释本次研究的另一项发现
:比起岩盐和湖盐,海盐的塑料含量要高得多。
数据来自上述论文;图/《经济学人》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去年的报告则进一步显示,全球排入海洋的废
弃塑料(下图蓝柱)中,有相当大程度来自亚洲。
根据 IUCN 的解释,微塑料分为初级微塑料(primary microplastics,上
图绿柱)及次级微塑料(secondary microplastics),分别指直接以微粒形式
被排放的塑料,以及入海后由于光降解或其他原因被分解成颗粒的大块塑料。
前者的来源可能是生产时就是微塑料的产品添加剂,比如一些清洁用品中的颗
粒,也可能来自大块塑料在制造、使用或保存过程中产生的磨损,比如汽车轮
胎的磨损或合成纤维衣物的清洗。而次级微塑料则主要指被随意处置的塑料垃
圾,比如塑料瓶、塑料袋、吸管之流,更被视作人为的、有意的、处理不当的
后果。
显然,上述两种讨论都不幸位于次级微塑料之列。而牛津大学的项目网站
Our World In Data 在九月发布的长篇综述也从不同维度展示,亚洲的废弃塑
料对全球海洋污染“出力”极多。
另一个问题是,微塑料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此前,有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 15 种品牌的食盐,发现一千克海盐包含
550-681 颗微塑料。如果以每天五克食盐的建议摄入量为标准,那意味着每人
每天会摄入三颗左右的微塑料。
但研究者说,食盐只占人体微塑料总摄入量的 6% 左右。微塑料似乎无处
不在,在空气、自来水、啤酒、蜂蜜、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中都有踪迹。今年
3 月,一项研究发现,购自九个不同国家、11 种畅销品牌的 250 瓶瓶装水中
,超过 93% 都含有塑料微粒。每升瓶装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