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2研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白细胞介素- 2 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 -2 ( interleukin-2 , IL-2 ) 是 T 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重要的淋巴因子,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不仅可以促进 T 、 B 淋巴细胞 、 NK 细胞 、 单核细胞的分裂增殖, 还可以促进其它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的分泌, 增强抗原提呈作用, 是调节机体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在抗肿瘤 、 抗毒素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用自白细胞介素 -2 发现以来, 许多学者对其展开研究, 对白细胞介素 -2 的结构 、 分泌 、 调节 、 种属特异性 、 生物学活性 、 受体等方面有了较深的认识, 本文就白细胞介素- 2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IL-2 的发现及命名
当时分别称之为 “ 淋巴细胞丝裂原因子 ” ( lymphocyte mitogenic factor ) 、“ 致母细胞性因子 ” ( blastogenic factor ) 、“ T 细胞激活因子 ” ( T cell activating factor ) 。 1976 年, Morgan
等发现,将 T 细胞上世纪 60 年代,一些学者发现多种来源于植物的外源凝集素( lectin ) 可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及增殖 。 这些外源凝集素如植物血凝素( Phytohemagglutinin , PHA ),刀豆蛋白 A ( Concanavalin A , Con A ) 对淋巴细胞起着有丝分裂原的作用 。 在丝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具有可溶性丝裂原因子1
丝裂原( PHA ) 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或骨髓细胞之后, 该上清可导致上述细胞的体外增殖, 作者当时将种上清称为 “ 条件培养基 ” ( condition medium , CM ) 。 表型分析及功能测定均证实, CM 诱导生长的细胞为正常 T 细胞群体 。 Gills 和 Smith
等利用 ConA 刺激的大鼠及小鼠 CM 先后在体外建立了小鼠细胞毒性 T 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 , CTL ) 和辅助性 T 细胞( help T cell , Th ) 克隆 。 这些传代培养的 T 细胞克隆株的生长严格依赖于 CM , 去除 CM 后传代的 T 细胞迅速死亡 。 很显然, 能够促进效应性 T 细胞体外增殖的关键因素是存在于 CM 中的某些活性分子, 当时根据生物活性将其命名为 T 细胞生长因子( T cell growth factor , TCGF ) 。 1979 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会议将 TCGF 命名为白细胞介素 -2 ( IL-2 ) 。 IL-2 的发现, 为体外长期培养 T 细胞克隆提供了方便, 也揭开了细胞因子网络研究的序幕 。
5
2. IL-2 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活性
通过 DEAE-Sephacel 离子交换层析, Sephadex G-100 分子筛过滤, 制备性等电聚焦( IEF ) 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生化提取手段, 已分离纯化了多种种属 IL-2 。 1979
犬白细胞介素 -2 基因的克隆 、 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复性研究
年, Wastson
[4] 等首次纯化了小鼠的 IL-2 ,凝胶分析后认为,小鼠 IL-2 的分子量为 30 KD ,等电聚焦后形成两条带,等电点( pI ) 分别为 4.3 和 4.9 。 此后,大鼠 、 人 、 长臂猿 、 豚鼠 、 兔 、 猪 、 绵羊 、 牛以及鸡等的 IL-2 相继被证实, 他们的一些特点见表 1 ,表 2
[5,6]
。 IL-2 的主要靶细胞是 T 淋巴细胞, 同时也具有下列生物学活性:( 1 ) 促进 T 细胞生长及克隆性扩增;( 2 ) 诱导或增强细胞毒性细胞(如 NK 、 LAK 、 TIL ) 的杀伤活性;( 3 ) 协同刺激 B 细胞增殖及分泌;( 4 ) 增强活化的 T 细胞产生 IFN 和 CSF ;( 5 )诱导淋巴细胞表达 IL-2R 。
年, Wastson
[4] 等首次纯化了小鼠的 IL-2 ,凝胶分析后认为,小鼠 IL-2 的分子量为 30 KD ,等电聚焦后形成两条带,等电点( pI ) 分别为 4.3 和 4.9 。 此后,大鼠 、 人 、 长臂猿 、 豚鼠 、 兔 、 猪 、 绵羊 、 牛以及鸡等的 IL-2 相继被证实, 他们的一些特点见表 1 ,表 2
[5,6]
。 IL-2 的主要靶细胞是 T 淋巴细胞, 同时也具有下列生物学活性:( 1 ) 促进 T 细胞生长及克隆性扩增;( 2 ) 诱导或增强细胞毒性细胞(如 NK 、 LAK 、 TIL ) 的杀伤活性;(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