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行人员疟疾防治手册.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旅行人员疟疾防治手册—第二版2014
国际旅行人员疟疾防治手册
1.简介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 按蚊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世界范围内
,仅是呈现临床症状的患者病例每年就在3亿到5亿之间,而每年因患疟疾而死亡的人数则
则在一到三百万之间,这其中大部分为儿童,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儿童、孕妇、
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对本地流行的疟原虫免疫力较差,故是易患疟疾的高危人群。疟疾
主要的流行地区是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的热带地区,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
情最甚。
近来年随着我国与非洲、东南亚、南美及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地区间的经贸合作日益扩
大,疟疾也成为危害我国前往上述国家地区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政治往来等人员生命安
全的最大因素之一,尤其是长驻疟区人员。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3年期间,我驻外人
员因在疟区感染回国后疟疾死亡病例数高达40例。为帮助我国在疟区人员认识到疟疾危害
,及时预防并有效治疗疟疾发病,更好的工作生活并保护个人健康,特编纂本手册。
2 .疟疾诊断
2.1 疟疾临床表现
疟疾患者多呈现高热发烧症状,由于早期迹象与流行性感冒有相似之处,许多对该疾
病不熟悉的外来旅游者容易将疟疾误认为感冒,从而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而使得
病情恶化。疟原虫生活周期具有很明显的生理节奏,这使得病患的发烧症状呈现周期性反
复的特征。举例来说,因为间日疟原虫导致的疟疾发热周期为48小时。
疟疾患者常有的其他症状包括:疟原性贫血,酸毒症,呼吸窘迫等等。如果疟原虫侵入脑
部血管,则会导致最为严重的脑部疟疾,这通常会造成病者昏迷甚至死亡。
按照疟疾病征的严重程度不同,疟疾可以分为非重症疟疾和重症疟疾,能有效治疗这
两类疟疾的药物不太相同。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会非常高。这也是非洲疟疾肆虐
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战乱和经济发展问题,处于疫区的非洲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状况通
常非常恶劣,这使得这些地方疟疾的感染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1
国际旅行人员疟疾防治手册—第二版2014
疟疾的致病源是疟原虫,它们以蚊子作为传病媒介,通过雌蚊叮咬吸血来传播。
只有五种疟原虫能够感染人类,这包括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间日
疟原虫及约氏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是非洲流行疟疾的主要病原体,亦是造成患者死亡
率最高的疟原虫。
疟原虫的生命周期较为复杂,期间共经 人体和蚊子两个宿主。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
进入宿主体内后首先侵入肝脏细胞,再由肝脏进入血液感染红血球,在红血球内无性繁殖
扩增之后,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可以继续感染新的红血球,也可能形成配子体,
当蚊子吸取受感染的血液后,疟原虫进入蚊子胃内发育成配子并进行有性繁殖,最终在胃
壁下形成卵囊。卵囊中疟原虫进行无性繁殖,最终形成子孢子体进入蚊子唾液腺,准备感
染新的脊椎动物宿主。
根据疟原虫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形态的不同,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1)红外期:从寄生虫的孢子体进入宿主体内到其侵入红血球为止,这一阶段患者无
明显症状。
2 )无性体血内期:寄生虫在红血球内不断扩殖,这一阶段病人呈现显著的疟疾临床
症状。由于疟原虫具有很明显的生理节奏,每隔一定的时间所有寄生在红血球中的寄生虫
就会一同离开受感染细胞,寻找新的宿主细胞,这是造成疟疾患者高烧具有周期性的主要
原因。另外,疟原虫可以改造受感染细胞的表面蛋白结构,使之可以贴附在血管内壁表面
,免于受感染细胞在经过脾脏时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而死亡。这一行为能够造成微细血管
的阻塞,如果阻塞发生在脑部血管,患者很容易陷入昏迷状态。
3)有性繁殖期:疟原虫在红血球内形成配子体,进而经蚊子吸食血液进入蚊子体内
完成有性繁殖,再由蚊子叮咬进入新的宿主。
2.2 有效的诊断办法
疟疾临床表现早期类似于感冒症状,容易被人忽略,国内因年疟疾病例少发,临床医
生很少考虑疟疾,医院检查室无疟疾检查项目,因此我国在非洲务工返回人员经常出现误
诊、漏诊。有效的诊断办法是结合临床症状及个人生活史,在各省、市、县卫生防疫站有
专门疟疾检查项目,可以采集血样确诊。
2.3 实验室诊断方面
显微镜检查:疟疾确诊主要通过采集少量人末端血液,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是否体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