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 √ □ □
夜大学 函授 脱产 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1062280011110746
姓 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高自考不填): 2011级
学 院: 天津师范大学
完成日期: 2013年3月20日
指导教师: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天津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方式,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特点及评价加以阐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平常中见真情,自然中显生动,乐观中知意境。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语言质朴精练,真实感人,具有独特的田园诗风格,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陶渊明 田园诗 艺术特色 意义
目录
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成因 ........................................... 1
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特点 ........................................... 2
(一)平常中现真情..................................................... 2
(二)自然中显生动......................................................3
(三)乐观中知意境......................................................4
三、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 4
结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8
PAGE 7
PAGE 1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虽出身于官宦家庭,但少时丧父,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亲耕亲为,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为了谋得生存的物质,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先后出为州祭酒、镇军参军,以后又担任过建威参军、彭泽令。辞去彭泽令后,他一直隐居农村,接近社会底层,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贫困的生活又迫使他不得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也改变了他对劳动的看法。隐居农村,陶渊明交往的大多是他的邻曲,而非达官贵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陶渊明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少了一些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从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志又不得伸,促使他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把田园当作理想王国,把自我融入田园,田园成了他的生活氛围和审美对象。
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但其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田园诗是描绘田园风物的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多写于他辞官归田之后,鲜明的表现了他厌恶卑污黑暗的官场。不满统治者内部血腥的屠杀而热爱躬耕田园的纯朴生活,他的诗描写了田园自然和农村生活的意趣并表达了对仕途的淡漠,对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一、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成因
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首先从社会历史背景来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动荡多变的历史时期。而陶渊明正生活在黑暗的晋宋时代。值此之际,腐败的政治统治下,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统治者内部的倾轧斗争都十分尖锐。一些士人、官僚在斗争中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有甚者,觉得生死、得失无常。他数度出仕便是明证。如在《咏荆轲》中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
显示全部